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9-2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1.当前基础教育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改革目标与要求 | 第9页 |
2.时空观念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本质属性与特点 | 第9-10页 |
3.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与考试命题改革的现实需要 | 第10页 |
4.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专题形式的弊端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关于历史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论研究 | 第11页 |
(2)关于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研究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关于历史时空观念定义的研究 | 第12-13页 |
(2)关于历史时空观念在学科能力培育的研究 | 第13页 |
(3)关于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1)时间观念 | 第14-15页 |
(2)空间观念 | 第15-16页 |
(3)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 第16页 |
2、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1)建构主义理论 | 第16页 |
(2)人本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7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理论意义 | 第17-18页 |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方针 | 第17页 |
(2)回应新课程倡导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呼唤 | 第17-18页 |
(3)体现历史学科特定的时空环境 | 第18页 |
2.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1)全面贯彻新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 第18页 |
(2)深化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18-19页 |
(3)建构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 第19页 |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1.研究方法 | 第19页 |
2.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二、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 | 第21-33页 |
(一)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高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21-29页 |
1.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与分析 | 第21-27页 |
2.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访谈与分析 | 第27-29页 |
(1)教师对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认识与理解 | 第27-28页 |
(2)教师对高中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现状的看法 | 第28-29页 |
(3)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 | 第29页 |
(二)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高中教学的归因分析 | 第29-33页 |
1.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模糊 | 第30-31页 |
2.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存在缺失 | 第31-33页 |
三、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培养 | 第33-76页 |
(一)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育的原则 | 第33-34页 |
1.结合性原则 | 第33页 |
2.发展性原则 | 第33页 |
3.针对性原则 | 第33-34页 |
(二)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 | 第34-58页 |
1.基于历史发展时序性的策略 | 第34-40页 |
(1)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 | 第34-36页 |
(2)归纳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 第36-38页 |
(3)理清历史发展的规律 | 第38-40页 |
2.建构“通史”教学的策略 | 第40-44页 |
(1)建立历史人物生平与史事进程的关联性 | 第40-42页 |
(2)打通历史事实整体与部分的内在联系性 | 第42-44页 |
3.渗透对历史的感悟与体验的策略 | 第44-49页 |
(1)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 第44-46页 |
(2)建构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之同情” | 第46-47页 |
(3)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教学 | 第47-49页 |
4.基于教学目标实现的策略 | 第49-56页 |
(1)在历史基础知识目标教学中渗透时间、空间术语和观念 | 第50-52页 |
(2)在发展学科能力目标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通感意识 | 第52-54页 |
(3)在历史学习方法目标的达成中提高学生历史时空的逻辑思维 | 第54-56页 |
5.基于历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策略 | 第56-58页 |
(1)基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与提升 | 第56-57页 |
(2)基于教师课程开发与执行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 第57页 |
(3)基于教师反思性教学的优化与提升 | 第57-58页 |
(三)高中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 第58-76页 |
1.“神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 | 第58-64页 |
(1)基于问题探究,“神入”历史事件特定的时间与空间 | 第59-60页 |
(2)基于角色体验,“神入”历史人物特定的时间与空间 | 第60-62页 |
(3)基于图片材料,“神入”史事背景的时间与空间 | 第62-64页 |
2.“历史延伸”方法的运用 | 第64-69页 |
(1)基于历史的纵向延伸,感悟历史的历时性 | 第64-65页 |
(2)基于历史的横向联系,感悟历史的共时性 | 第65-68页 |
(3)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联结性,开阔历史思维的视野 | 第68-69页 |
3.“历史概念”教学方法的运用 | 第69-75页 |
(1)基于历史事件概念教学,把握历史发展的变化与延续 | 第70-71页 |
(2)基于历史现象概念教学,把握历史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 第71-73页 |
(3)基于历史人物概念教学,把握历史时代的基本特征 | 第73-75页 |
4.基于教学实践训练的方法 | 第75-76页 |
四、结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1 | 第79-81页 |
附录2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