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 啤酒花植物学特征 | 第10页 |
2 啤酒花的化学成分及其分类 | 第10-17页 |
2.1 啤酒花的组成 | 第10-11页 |
2.2 啤酒花主要成分的概述 | 第11-17页 |
2.2.1 树脂类成分 | 第11-13页 |
2.2.3 挥发性成分 | 第13页 |
2.2.4 多酚类物质 | 第13-17页 |
2.2.5 矿物元素 | 第17页 |
2.2.6 其它化学成分 | 第17页 |
3 啤酒花成分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17-21页 |
3.1 树脂类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17-19页 |
3.1.1 电导滴定法测定啤酒花中的α-酸 | 第17-18页 |
3.1.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啤酒花中的α-酸和β-酸 | 第18页 |
3.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花中的α-酸和β-酸 | 第18-19页 |
3.2 矿物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 | 第19页 |
3.3 多酚类物质的测定 | 第19-20页 |
3.4 啤酒花精油的提取及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 第20-21页 |
3.4.1 精油的提取 | 第20页 |
3.4.2 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 第20-21页 |
4 啤酒花的药用价值 | 第21-23页 |
4.1 抗菌作用 | 第21页 |
4.2 抗氧化作用 | 第21-22页 |
4.3 抗肿瘤作用 | 第22页 |
4.4 雌性激素样作用 | 第22页 |
4.5 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 第22-23页 |
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化学成分和矿物元素的分析 | 第25-39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1.1 试验原料 | 第25页 |
1.2 试剂药品 | 第25页 |
1.3 仪器 | 第25-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2.1 水分的测定 | 第26页 |
2.2 灰分的测定 | 第26页 |
2.3 啤酒花中树脂成分 | 第26-29页 |
2.3.1 原液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总树脂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3 总软树脂的测定 | 第27页 |
2.3.4 硬树脂的含量 | 第27页 |
2.3.5 α-酸和β-酸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5.1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7-28页 |
2.3.5.2 铅电导值的测定 | 第28页 |
2.3.6 粗脂肪 | 第28-29页 |
2.3.7 挥发油 | 第29页 |
2.4 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29-31页 |
2.4.1 样品溶液制备 | 第29页 |
2.4.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2.4.3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2.5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2.5.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1页 |
2.5.2 总糖的测定 | 第31-32页 |
2.6 啤酒花中矿物元素的分析 | 第32-33页 |
2.6.1 试样前处理 | 第32页 |
2.6.2 仪器工作条件 | 第32-33页 |
2.7 统计分析 | 第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3.1 啤酒花中相关成分的分析 | 第33-34页 |
3.2 啤酒花中矿物元素的分析 | 第34-36页 |
3.3 啤酒花矿物元素与α-酸、β-酸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啤酒花香气特征的研究 | 第39-51页 |
1 试剂与材料 | 第39-40页 |
1.1 试验原料 | 第39页 |
1.2 试剂药品 | 第39页 |
1.3 仪器 | 第39-4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2.1 顶空固相微萃取 | 第40页 |
2.2 气相色谱条件 | 第40页 |
2.3 质谱条件 | 第40页 |
2.4 定性定量分析 | 第40页 |
2.5 香气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2.6 统计分析 | 第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3.1 啤酒花挥发性成分析 | 第41-46页 |
3.2 啤酒花香气特征的评价 | 第46-47页 |
3.3 啤酒花酿造品质的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贮藏条件对啤酒花树脂及其黄酮多酚的影响 | 第51-61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51-52页 |
1.1 试验原料 | 第51页 |
1.2 试剂药品 | 第51页 |
1.3 仪器 | 第51-5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2.1 样品处理 | 第52页 |
2.2 啤酒花中苦味酸的含量 | 第52页 |
2.3 贮藏指数的测定 | 第52-53页 |
2.4 贮藏过程中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2.4.1 样品溶液制备 | 第53页 |
2.4.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2.4.3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2.5 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2.6 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3.1 贮藏过程中α-酸、β-酸含量的变化 | 第54-56页 |
3.2 贮藏指数的变化 | 第56-57页 |
3.3 贮藏过程黄酮和多酚含量的变化 | 第57-58页 |
3.4 贮藏过程中挥发油含量的变化 | 第58-6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啤酒花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 第61-73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61-62页 |
1.1 试验原料 | 第61页 |
1.2 试剂药品 | 第61页 |
1.3 仪器 | 第61-6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2.1 三个啤酒花不同极性部位样品的提取 | 第62-63页 |
2.2 α-酸和β-酸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2.3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2.4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2.5 OH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63-64页 |
2.6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64页 |
2.7 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抗氧化活性实验 | 第64页 |
2.8 统计分析 | 第64-6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5-71页 |
3.1 不同极性提取部位样品中α-酸、β-酸、多酚和黄酮含量 | 第65-66页 |
3.2 清除OH自由基能力的评价 | 第66-67页 |
3.3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评价 | 第67-68页 |
3.4 β-胡萝卜素-亚油酸乳化体系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 | 第68-69页 |
3.5 极性部位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69-7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4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