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 第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指导思想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1.3.1 学生课堂行为的制定和干预设计 | 第10-11页 |
1.3.2 基于Classdojo的学生课堂行为干预研究的实施 | 第11页 |
1.3.3 基于Classdojo的学生课堂行为干预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11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1-13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1-12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2页 |
1.4.3 行动研究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2.1 学生课堂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2.1.1 国内研究 | 第13-17页 |
2.1.2 国外研究 | 第17-18页 |
2.2 Classdojo在学生课堂行为研究中的参与情况 | 第18-23页 |
2.2.1 国内研究 | 第18-20页 |
2.2.2 国外研究 | 第20-23页 |
3 学生课堂行为的制定和干预设计 | 第23-36页 |
3.1 学生课堂行为制定 | 第23-29页 |
3.1.1 关于学生课堂干预行为问卷的调查对象 | 第23页 |
3.1.2 关于学生课堂干预行为问卷的调查内容 | 第23-24页 |
3.1.3 关于学生课堂干预行为问卷的调查方法 | 第24页 |
3.1.4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干预行为的问卷结果分析 | 第24-29页 |
3.2 基于Classdojo的学生课堂行为的干预设计 | 第29-36页 |
3.2.1 Classdojo软件中课堂行为的设计 | 第29-32页 |
3.2.2 对学生课堂行为干预的奖励方式和种类的设计 | 第32-33页 |
3.2.3 对学生课堂行为干预的纠正方式和种类的设计 | 第33页 |
3.2.4 Classdojo参与课堂干预的教学环节设计 | 第33-36页 |
4 基于Classdojo的学生课堂行为干预研究的实施 | 第36-53页 |
4.1 第一轮研究实施 | 第36-44页 |
4.1.1 准备阶段 | 第36-37页 |
4.1.2 实施阶段 | 第37-43页 |
4.1.3 反思阶段 | 第43-44页 |
4.2 第二轮研究实施 | 第44-49页 |
4.2.1 准备阶段 | 第44-45页 |
4.2.2 实施阶段 | 第45-48页 |
4.2.3 反思阶段 | 第48-49页 |
4.3 第三轮研究实施 | 第49-53页 |
4.3.1 准备阶段 | 第49页 |
4.3.2 实施阶段 | 第49-52页 |
4.3.3 反思阶段 | 第52-53页 |
5 基于Classdojo的学生课堂行为干预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53-62页 |
5.1 对班级整体学生课堂行为干预的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53-58页 |
5.1.1 对班级整体学生课堂行为干预的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5.1.2 对班级整体学生课堂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 | 第58页 |
5.2 对学生个体课堂行为干预的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58-61页 |
5.2.1 对学生个体课堂行为干预的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5.2.2 对学生个体课堂行为的干预效果评价 | 第61页 |
5.3 基于Classdojo的学生课堂行为的点数变化百分比 | 第61-6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1.1 基于Classdojo干预过程有效改善学生行为 | 第62页 |
6.1.2 基于Classdojo的干预设计是研究实施的重要依据 | 第62-63页 |
6.1.3 干预学生课堂行为使积极成为一种习惯 | 第63页 |
6.2 不足和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6页 |
附录1“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干预行为”调查问卷 | 第68-70页 |
附录2 学生课堂行为干预环节的教学设计表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