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文本与学术著作翻译--以潘光旦译《家族、私产与国家的起源》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8-9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第二章 理论背景 | 第10-12页 |
2.1 副文本理论的概述 | 第10-11页 |
2.1.1 副文本的定义 | 第10页 |
2.1.2 副文本的功能 | 第10-11页 |
2.2 副文本理论与翻译研究 | 第11-12页 |
2.2.1 副文本在翻译领域的应用 | 第11页 |
2.2.2 副文本在学术著作翻译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章 潘光旦和潘译《起源》的简介 | 第12-14页 |
3.1 潘光旦简介 | 第12页 |
3.2 代表译作介绍 | 第12页 |
3.3 潘译《家族、私产与国家的起源》 | 第12-14页 |
3.3.1 翻译背景 | 第13页 |
3.3.2 译作内容 | 第13-14页 |
第四章 潘译注《起源》 | 第14-24页 |
4.1 潘译原注 | 第14-16页 |
4.1.1 补充原注 | 第14-15页 |
4.1.2 翻译原注 | 第15-16页 |
4.2 译者加注 | 第16-23页 |
4.2.1 发现性注释 | 第16-18页 |
4.2.2 补充性注释 | 第18-21页 |
4.2.3 对比性注释 | 第21-23页 |
4.3 注释总结 | 第23-24页 |
第五章 潘注对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术价值 | 第24-29页 |
5.1 探讨中国古代氏族社会 | 第24-26页 |
5.1.1 辨析社会学词汇 | 第24页 |
5.1.2 讨论古代母系社会 | 第24-25页 |
5.1.3 论述古代父系氏族功能 | 第25-26页 |
5.2 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特殊性 | 第26-27页 |
5.2.1 内部原因 | 第26-27页 |
5.2.2 外部原因 | 第27页 |
5.3 丰富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领域 | 第27-29页 |
5.3.1 拓展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5.3.2 转变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