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新的高考招生制度要求尽早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 第8页 |
1.1.2 现阶段中学生急需接受职业生涯教育 | 第8-9页 |
1.1.3 地理教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需要认真挖掘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法 | 第14页 |
1.4.2 调查法 | 第14-15页 |
1.4.3 案例法 | 第15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职业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职业生涯 | 第15-16页 |
2.1.3 职业生涯教育 | 第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帕森斯(Parsons)的特质因素理论 | 第16-17页 |
2.2.2 霍兰德(Holland)“类型学”理论 | 第17页 |
2.2.3 舒伯(Super)彩虹理论 | 第17-18页 |
2.2.4 终身教育理论 | 第18页 |
2.2.5 多元智力理论 | 第18-19页 |
3 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 第19-23页 |
3.1 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 | 第19-20页 |
3.1.1 目标设定 | 第19页 |
3.1.2 内涵解读 | 第19-20页 |
3.2 职业生涯教育的一般特征 | 第20页 |
3.2.1 融合性 | 第20页 |
3.2.2 独特性 | 第20页 |
3.2.3 全民性 | 第20页 |
3.2.4 终身性 | 第20页 |
3.3 高中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特征 | 第20-21页 |
3.3.1 发展性 | 第20-21页 |
3.3.2 协调性 | 第21页 |
3.4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21-23页 |
3.4.1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第21-22页 |
3.4.2 有利于学生尽早做好人生规划 | 第22-23页 |
4 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3-31页 |
4.1 学生访谈记录及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4.1.1 学生访谈记录 | 第23-26页 |
4.1.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4.2 教师访谈记录及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4.2.1 教师访谈记录 | 第27-31页 |
4.2.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31页 |
5 地理教学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分析 | 第31-44页 |
5.1 目标建构 | 第31-33页 |
5.1.1 自我分析 | 第32页 |
5.1.2 智能与技能建构 | 第32页 |
5.1.3 生涯规划 | 第32-33页 |
5.2 内容分析 | 第33-44页 |
5.2.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及职业 | 第33-35页 |
5.2.2 培养学生的智能及技能 | 第35-42页 |
5.2.3 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 第42-44页 |
6 高中地理教学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途径 | 第44-59页 |
6.1 《农业区位的选择》教学设计 | 第45-53页 |
6.1.1 课标分析 | 第45-46页 |
6.1.2 教材分析 | 第46页 |
6.1.3 学情分析 | 第46-47页 |
6.1.4 教学目标 | 第47页 |
6.1.5 教学过程 | 第47-53页 |
6.2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 第53-59页 |
6.2.1 课标分析 | 第53页 |
6.2.2 教材分析 | 第53-54页 |
6.2.3 学情分析 | 第54页 |
6.2.4 教学目标 | 第54页 |
6.2.5 教学过程 | 第54-5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结论 | 第59-60页 |
7.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