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加强课程育人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必然要求 | 第9-10页 |
1.1.2 “三全育人”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带来新的契机 | 第10页 |
1.1.3 大学语文在实现课程育人的过程中遇到挑战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7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31页 |
2.1 “三全育人” | 第19-21页 |
2.1.1 “三全育人”的提出 | 第19-20页 |
2.1.2 “三全育人”的概念 | 第20页 |
2.1.3 育人为本与“三全育人”的关系 | 第20-21页 |
2.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 第21-22页 |
2.2.1 思政课程 | 第21页 |
2.2.2 课程思政 | 第21-22页 |
2.2.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契合的关键 | 第22页 |
2.3 课程育人 | 第22-26页 |
2.3.1 课程育人 | 第23页 |
2.3.2 课程育人的基本规律 | 第23-24页 |
2.3.3 课程育人的基本原则 | 第24-26页 |
2.4 大学语文课程育人 | 第26-31页 |
2.4.1 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内涵 | 第26-27页 |
2.4.2 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元素 | 第27页 |
2.4.3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意义 | 第27-28页 |
2.4.4 大学语文课程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及开展 | 第28-31页 |
3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现状调查分析 | 第31-41页 |
3.1 调查情况和问卷设计 | 第31-33页 |
3.1.1 调查情况 | 第31页 |
3.1.2 问卷设计 | 第31-33页 |
3.2 调查情况分析和现状总结 | 第33-41页 |
3.2.1 调查情况分析 | 第33-39页 |
3.2.2 现状总结 | 第39-41页 |
4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41-48页 |
4.1 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 | 第41-42页 |
4.2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4.2.1 全员育人存在不到位现象 | 第42-43页 |
4.2.2 全过程育人存在不完整现象 | 第43-44页 |
4.2.3 全方位育人存在不全面现象 | 第44-45页 |
4.3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5-48页 |
4.3.1 育人理念和目标落实不彻底 | 第45-46页 |
4.3.2 育人教材和平台建设参差不齐 | 第46-47页 |
4.3.3 育人师资队伍和水平不稳定 | 第47-48页 |
5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 | 第48-62页 |
5.1 将课程育人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建设的全过程 | 第48-52页 |
5.1.1 协同共享,探索课程资源 | 第48-49页 |
5.1.2 多方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 第49-50页 |
5.1.3 提升经典著作教育教学质量 | 第50-51页 |
5.1.4 打造“互联网+”的隐性课堂 | 第51-52页 |
5.2 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融入全员育人 | 第52-55页 |
5.2.1 强化教职工的育人主体意识 | 第52-53页 |
5.2.2 落实教职工的育人主体责任 | 第53-54页 |
5.2.3 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 | 第54-55页 |
5.3 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融入全过程育人 | 第55-59页 |
5.3.1 在阶段性教学中强化育人意识 | 第56-57页 |
5.3.2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 第57页 |
5.3.3 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57-58页 |
5.3.4 注重对学生进行的过程性评价 | 第58-59页 |
5.4 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融入全方位育人 | 第59-62页 |
5.4.1 大学语文课程须与两个课堂融合 | 第59-60页 |
5.4.2 大学语文课程须与媒体平台融合 | 第60-61页 |
5.4.3 大学语文课程须与校园文化融合 | 第61-62页 |
6 结论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4页 |
附录1 :问卷调查(教师版) | 第68-71页 |
附录2 :问卷调查(学生版)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