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1页 |
1.1 语言类型学研究概况 | 第7-9页 |
1.1.1 语言类型学研究概况 | 第7-8页 |
1.1.2 日语语言类型学研究概况 | 第8页 |
1.1.3 汉语方言语言类型学研究概况 | 第8-9页 |
1.1.4 前人研究的不足 | 第9页 |
1.2 论文研究目标、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 论文材料来源及发音人情况简介 | 第10-11页 |
第2章 句法 | 第11-51页 |
2.1 语序 | 第11-15页 |
2.1.1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基本语序 | 第11-14页 |
2.1.2 日语和客家方言状语的位置 | 第14-15页 |
2.1.3 日语和客家方言语序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15页 |
2.2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否定式 | 第15-20页 |
2.2.1 日语否定式的基本结构 | 第15-16页 |
2.2.2 日语否定式基本结构的变换形式 | 第16-18页 |
2.2.3 日语的双重否定式 | 第18页 |
2.2.4 日语しか/ほか……ない句型 | 第18页 |
2.2.5 客家方言否定式 | 第18-19页 |
2.2.6 客家方言表示“只有”、“仅仅”的结构 | 第19-20页 |
2.2.7 日语和客家方言否定式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20页 |
2.3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并列式 | 第20-25页 |
2.3.1 日语的并列式 | 第21-22页 |
2.3.2 客家方言的并列式 | 第22-24页 |
2.3.3 日语和客家方言并列式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24-25页 |
2.4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话题 | 第25-29页 |
2.4.1 日语话题的标记 | 第25-28页 |
2.4.2 客家方言话题的标记 | 第28-29页 |
2.4.3 日语和客家方言话题标记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29页 |
2.5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几种句式 | 第29-47页 |
2.5.1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疑问句 | 第29-37页 |
2.5.2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差比句 | 第37-40页 |
2.5.3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判断句 | 第40-43页 |
2.5.4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被动句 | 第43-45页 |
2.5.5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双宾句 | 第45-47页 |
2.6 日语和客家方言几种句式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47-51页 |
2.6.1 日语和客家方言疑问句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47页 |
2.6.2 日语和客家方言差比句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47-48页 |
2.6.3 日语和客家方言判断句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48-49页 |
2.6.4 日语和客家方言被动句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49页 |
2.6.5 日语和客家方言双宾句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49-51页 |
第3章 形态 | 第51-61页 |
3.1 日语和客家方言的构词法 | 第51-54页 |
3.1.1 日语构词法 | 第51-52页 |
3.1.2 客家方言构词法 | 第52-53页 |
3.1.3 日语和客家方言构词法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53-54页 |
3.2 指示代词 | 第54-61页 |
3.2.1 日语和客家方言指示代词的结构体系 | 第54-56页 |
3.2.2 日语和客家方言指示代词的功能 | 第56-59页 |
3.2.3 日语和客家方言指示代词的类型学意义分析 | 第59-61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