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中学历史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青岛地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1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4-15页
        (一)校本课程第14页
        (二)校本课程开发第14-15页
    四、选题的意义第15-16页
        (一)理论价值第15-16页
        (二)现实意义第16页
    五、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研究内容第16-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第18-20页
    一、建构主义理论第18页
    二、多元智能理论第18-19页
    三、人本主义理论第19页
    四、素质教育理论第19-20页
第三章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第20-23页
    一、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第20-22页
        (一)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第20-21页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第21页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21页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第21-22页
    二、有利于教师多方面素质的提高第22-23页
        (一)有利于教师增强专业自主意识第22页
        (二)有利于教师提高知识素养和完善知识结构第22页
        (三)有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第22-23页
第四章 青岛地区丰富的乡土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第23-34页
    一、历史遗迹第23-28页
        (一)青岛齐长城遗址第24-25页
        (二)琅琊台遗址第25-26页
        (三)即墨故城遗址第26-27页
        (四)三里河遗址第27-28页
    二、建筑文化第28-31页
        (一)迎宾馆第28-29页
        (二)花石楼第29-30页
        (三)青岛基督教堂第30页
        (四)青岛天主教堂第30-31页
    三、民俗文化第31-34页
        (一)田横祭海节第31-32页
        (二)即墨柳腔第32-33页
        (三)胶州秧歌节第33-34页
第五章 当前青岛市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4-40页
    一、青岛市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第34-37页
        (一)青岛市参与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第34-35页
        (二)青岛市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第35页
        (三)青岛市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第35-36页
        (四)青岛市历史校本课程的开设时间及开设形式第36-37页
    二、青岛市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37-40页
        (一)教师方面第37-38页
        (二)社会方面第38-39页
        (三)历史校本课程自身方面第39-40页
第六章 青岛地区乡土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策略第40-45页
    一、教师方面第40-42页
        (一)应具备课程开发意识和参与意识第40-41页
        (二)要提高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第41页
        (三)要尊重学生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第41-42页
        (四)要注重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第42页
    二、学校方面第42-43页
        (一)关注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第42-43页
        (二)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第43页
        (三)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学生的负担之间的矛盾第43页
    三、社会方面第43-45页
        (一)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第43-44页
        (二)改变落后的应试教育观念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注释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语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观念建构的化学复习课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对话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