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一、文化体验的界定 | 第14-16页 |
二、体验式文化学习的界定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30页 |
一、体验式学习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二、二语学习中的体验式学习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三、汉语学习中的体验式学习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四、体验式文化学习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五、美国留学生体验式文化学习研究综述 | 第28页 |
六、当前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 第28-30页 |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来华美国留学生体验式文化学习研究设计 | 第33-45页 |
第一节 研究框架 | 第33-39页 |
一、体验式文化学习的内容确定 | 第33-35页 |
二、体验式文化学习的过程 | 第35-38页 |
三、体验式文化学习的结果 | 第38-39页 |
四、来华美国留学生体验式文化学习研究框架 | 第39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9-45页 |
一、调查的目的 | 第40页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和基本情况 | 第40-41页 |
三、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41-43页 |
四、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来华美国留学生体验式文化学习作用调查分析 | 第45-57页 |
第一节 体验式文化学习应用于文化产品学习的作用分析 | 第45-48页 |
一、准备阶段 | 第45-46页 |
二、参与阶段 | 第46-47页 |
三、描述阶段 | 第47页 |
四、解读阶段 | 第47-48页 |
五、反馈阶段 | 第48页 |
第二节 体验式文化学习应用于文化行为学习的作用分析 | 第48-52页 |
一、准备阶段 | 第49-50页 |
二、参与阶段 | 第50页 |
三、描述阶段 | 第50-51页 |
四、解读阶段 | 第51页 |
五、反馈阶段 | 第51-52页 |
第三节 体验式文化学习应用于文化观念学习的作用分析 | 第52-57页 |
一、准备阶段 | 第53页 |
二、参与阶段 | 第53-55页 |
三、描述阶段 | 第55页 |
四、解读阶段 | 第55页 |
五、反馈阶段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来华美国留学生体验式文化学习分析及教学对策 | 第57-76页 |
第一节 来华美国留学生体验式文化学习内容、过程、结果分析 | 第57-64页 |
一、体验式文化学习内容分析 | 第57-60页 |
二、体验式文化学习过程分析 | 第60-62页 |
三、体验式文化学习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第二节 来华美国留学生体验式文化学习的影响因素 | 第64-67页 |
一、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 | 第64-65页 |
二、学习者自身特点 | 第65-66页 |
三、教师能力 | 第66-67页 |
第三节 体验式文化学习五阶段模型分析 | 第67-72页 |
一、五阶段模型概述 | 第67-68页 |
二、五阶段模型适用性分析 | 第68-71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第四节 对教学的启示 | 第72-76页 |
一、依据可体验化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 | 第72页 |
二、信息输入形式多元化 | 第72-73页 |
三、关注学生的反馈 | 第73-74页 |
四、教师角色的切换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录 | 第83-90页 |
后记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