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1.1 氧化淀粉的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1.1.1 氧化淀粉的概述 | 第10-12页 |
| 1.1.1.1 氧化淀粉的研究历史 | 第10页 |
| 1.1.1.2 氧化淀粉的氧化机制 | 第10-12页 |
| 1.1.1.3 氧化淀粉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 1.1.2 氧化淀粉的应用 | 第12-14页 |
| 1.2 明胶的概述 | 第14-19页 |
| 1.2.1 明胶的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 1.2.1.1 明胶的结构 | 第14-15页 |
| 1.2.1.2 明胶的性质 | 第15-18页 |
| 1.2.2 明胶的应用 | 第18-19页 |
| 1.3 蛋白质与多糖相互作用的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 1.3.1 蛋白质与多糖混合体系的形成 | 第19-20页 |
| 1.3.2 蛋白质与多糖混合体系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1.3.3 淀粉与明胶混合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4页 |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混合凝胶的制备与质构性质的测定 | 第26-34页 |
| 2.1 引言 | 第26页 |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2.3.1 混合凝胶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 2.3.2 质构测定的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 2.3.3 混合凝胶质构的测定 | 第28页 |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 2.4.1 混合凝胶制备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 2.4.2 质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30-3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混合凝胶微观结构观察 | 第34-40页 |
| 3.1 引言 | 第34页 |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3.2.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 3.2.2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 3.3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Zeta电位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测定 | 第40-48页 |
| 4.1 引言 | 第40页 |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4.2.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 4.3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 4.3.1 明胶-氧化马铃薯淀粉混合凝胶的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1页 |
| 4.3.2 明胶-氧化马铃薯淀粉混合凝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41-42页 |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 4.4.1 明胶-氧化马铃薯淀粉混合凝胶的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2-43页 |
| 4.4.2 FTIR结果及分析 | 第43-4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混合凝胶热力学性质的测定 | 第48-52页 |
| 5.1 引言 | 第48页 |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8-49页 |
| 5.2.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48-49页 |
| 5.3 试验方法 | 第49页 |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致谢 | 第60-62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2页 |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