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1.1 绘画疗法及其在孤独感中的运用研究 | 第8-10页 |
1.1.1 绘画疗法的研究 | 第8-10页 |
1.1.2 绘画治疗在孤独感干预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 第10页 |
1.1.3 绘画作品的解释系统 | 第10页 |
1.2 孤独感及儿童孤独感的研究 | 第10-14页 |
1.2.1 孤独感 | 第10-11页 |
1.2.2 儿童孤独感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孤独感测评工具 | 第12-14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安排 | 第14-18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2.2 被试的选择 | 第14页 |
2.3 实验方案 | 第14-16页 |
2.4 研究假设 | 第16页 |
2.5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6 研究工具 | 第16页 |
2.7 实验过程 | 第16-18页 |
2.7.1 时间安排 | 第16页 |
2.7.2 签订《团体辅导协议》 | 第16-18页 |
第3章 CLS数据的结果与讨论 | 第18-21页 |
3.1 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统计 | 第18-19页 |
3.2 干预前后两组的CLS量表统计比较 | 第19-20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20-21页 |
第4章 绘画作品的分析与讨论 | 第21-27页 |
4.1 房-树-人作品的量化分析 | 第21-23页 |
4.1.1 绘画作品中孤独感的关键特征指标 | 第21页 |
4.1.2 绘画作品关键特征指标数据与CLS数据的验证性分析 | 第21-23页 |
4.2 实验组干预前后房-树-人作品的特点分析 | 第23-27页 |
第5章 访谈及结果讨论 | 第27-30页 |
5.1 访谈过程和结果 | 第27-29页 |
5.1.1 被试的收获和体验 | 第27-28页 |
5.1.2 相关他人的访谈评价 | 第28-29页 |
5.2 讨论 | 第29-30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30-34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30-32页 |
6.2 研究存在的局限 | 第32-33页 |
6.2.1 团体小组人数较多,难以照顾到全部学生 | 第32页 |
6.2.2 人口学变量比较中,样本间数量不均衡,差异较大,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 第32-33页 |
6.2.3 研究者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绘画主题设计和实验过程把握还有完善空间 | 第33页 |
6.2.4 对个别孤独感强烈的学生需要进一步给予帮助 | 第33页 |
6.2.5 对对照组也应该进行后续的辅导 | 第3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