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选题的由来和意义 | 第9页 |
(一)选题的由来 | 第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9-11页 |
(一)技术路线图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课堂结课的理论依据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11-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第一章 课堂结课相关内容概述 | 第16-30页 |
第一节 课堂结课的概念 | 第16页 |
第二节 课堂结课的作用 | 第16-18页 |
一、课堂结课对学生的作用 | 第16-18页 |
二、课堂结课对教师的作用 | 第18页 |
第三节 课堂结课的原则 | 第18-19页 |
一、互动性原则 | 第18页 |
二、针对性原则 | 第18-19页 |
三、精简性原则 | 第19页 |
四、巩固性原则 | 第19页 |
五、多样性原则 | 第19页 |
六、创新性原则 | 第19页 |
第四节 课堂结课的方式及分类 | 第19-30页 |
一、课堂结课的方式 | 第19-28页 |
二、课堂结课方式的分类 | 第28-30页 |
第二章 高中地理课堂结课环节的现状及分析 | 第30-54页 |
第一节 高中地理课堂结课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 | 第30-37页 |
一、部分课堂中无结课环节 | 第30-31页 |
二、方法单调乏味 | 第31页 |
三、走形式轻作用 | 第31-33页 |
四、师生缺乏互动 | 第33-34页 |
五、内容脱离主题 | 第34-35页 |
六、语言不够精炼 | 第35-36页 |
七、延时拖堂效果差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高中地理课堂结课环节调查问卷分析 | 第37-51页 |
一、高中地理课堂结课环节:学生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 | 第37-43页 |
二、高中地理课堂结课环节:教师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 | 第43-51页 |
第三节 高中地理课堂结课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4页 |
一、影响地理教师课堂结课的主观因素 | 第51-52页 |
(一)教师对课堂结课的不够重视 | 第51页 |
(二)部分地理教师素养能力不足 | 第51-52页 |
(三)大部分地理教师缺乏教学反思 | 第52页 |
二、影响地理教师课堂结课的客观因素 | 第52-54页 |
(一)应试教育的制约 | 第52页 |
(二)教学时间紧,任务重 | 第52页 |
(三)高中地理教师的工作量大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对策思考 | 第54-58页 |
第一节 课堂结课的准备策略 | 第54-55页 |
一、加强对课堂结课环节的重视 | 第54页 |
二、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 第54页 |
三、补充完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 第54-55页 |
四、加强地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 第55页 |
第二节 课堂结课的设计策略 | 第55-57页 |
一、因“才”结课 | 第55-56页 |
二、因“材”结课 | 第56-57页 |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结课时间 | 第57页 |
第三节 课堂结课的反思策略 | 第57-58页 |
一、反思课堂结课作用 | 第57页 |
二、反思学生参与度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