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1 体态语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简介 | 第15-22页 |
2.1 体态语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 体态语的分类 | 第16-19页 |
2.2.1 按身体部位分类 | 第16-18页 |
2.2.1.1 头部体态语 | 第16-17页 |
2.2.1.2 手势语 | 第17-18页 |
2.2.1.3 身势语 | 第18页 |
2.2.1.4 距离语 | 第18页 |
2.2.2 按效果分类 | 第18-19页 |
2.2.2.1 有效体态语 | 第18-19页 |
2.2.2.2 无效体态语 | 第19页 |
2.3 体态语的作用 | 第19-22页 |
2.3.1 辅助作用 | 第19-20页 |
2.3.2 替代和暗示作用 | 第20页 |
2.3.3 反馈作用 | 第20页 |
2.3.4 文化传播作用 | 第20-21页 |
2.3.5 情感交流作用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体态语应用观察与数据分析 | 第22-31页 |
3.1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情况介绍 | 第22页 |
3.2 教师T1 课堂体态语使用情况描述 | 第22-24页 |
3.3 教师T2 课堂体态语使用情况描述 | 第24-26页 |
3.4 教师T3 课堂体态语使用情况描述 | 第26-28页 |
3.5 三位教师课堂体态语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 第28-31页 |
3.5.1 从身体部位角度出发对比 | 第28-29页 |
3.5.2 从有效性角度出发对比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体态语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4.1 问卷调查目的 | 第31页 |
4.2 调查对象 | 第31页 |
4.3 调查方法 | 第31-32页 |
4.3.1 问卷编制 | 第31页 |
4.3.2 问卷内容 | 第31-32页 |
4.3.3 调查过程 | 第32页 |
4.4 调查问卷分析 | 第32-36页 |
4.4.1 受访者基本信息 | 第32页 |
4.4.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32-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教师体态语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建议 | 第37-46页 |
5.1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体态语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5.2 体态语在初级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 第37-41页 |
5.2.1 体态语在初级汉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 第37-39页 |
5.2.2 体态语在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 第39-40页 |
5.2.3 体态语在初级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 第40-41页 |
5.2.4 体态语在初级汉语汉字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 第41页 |
5.3 体态语在初级对外汉语课堂管理中的运用建议 | 第41-42页 |
5.4 体态语在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设计 | 第42-46页 |
5.4.1 教学对象 | 第42页 |
5.4.2 教学内容 | 第42-43页 |
5.4.3 教学目标 | 第43页 |
5.4.4 教学重点与难点 | 第43页 |
5.4.5 教具准备 | 第43页 |
5.4.6 教学步骤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