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分析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3 综合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页 |
2.1.1 薪酬 | 第16页 |
2.1.2 薪酬制度 | 第16页 |
2.1.3 宽带型薪酬制度 | 第16页 |
2.2 企业薪酬设计的原则 | 第16-17页 |
2.3 薪酬体系设计程序 | 第17-19页 |
2.4 薪酬制度设计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4.1 早期工资理论 | 第19-20页 |
2.4.2 现代薪酬理论 | 第20页 |
2.4.3 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2.4.4 劳务派遣企业薪酬制度的特殊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克拉玛依市劳务派遣职工薪酬状况 | 第23-31页 |
3.1 克拉玛依市劳务派遣企业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3.1.1 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 | 第23页 |
3.1.2 劳务派遣企业生存现状 | 第23-24页 |
3.2 当前劳务派遣职工薪酬制度 | 第24-25页 |
3.2.1 劳务派遣工薪酬对用工企业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2 劳务派遣工薪酬对派遣企业发展的影响 | 第25页 |
3.3 汇X劳务派遣企业薪酬制度的现状 | 第25-31页 |
3.3.1 克拉玛依市劳务派遣企业薪酬情况的数据收集 | 第26-29页 |
3.3.2 克拉玛依市劳务派遣企业薪酬结构的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汇X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区劳务派遣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31-37页 |
4.1.总体薪酬水平满意度低 | 第31-32页 |
4.2 薪酬结构不合理 | 第32-33页 |
4.3 工资待遇不公平 | 第33-34页 |
4.4 薪酬激励标准非市场化 | 第34页 |
4.5 激励机制缺乏创新 | 第34页 |
4.6 薪酬制度制定时存在盲目性 | 第34页 |
4.7 立法对同工同酬的实现程序设计缺失 | 第34-35页 |
4.8 同工同酬的实体权利被弱化 | 第35页 |
4.9 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合谋侵害劳动者权益 | 第35-36页 |
4.10 用工单位内部正式职工与劳务人员之间存在的矛盾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汇X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区劳务派遣企业薪酬制度设计 | 第37-51页 |
5.1 劳务派遣企业薪酬制度建设的原则 | 第37页 |
5.2 合理劳务派遣企业薪酬结构设计 | 第37-42页 |
5.2.1 基本工资标准的确定 | 第38页 |
5.2.2 绩效薪酬设计 | 第38-40页 |
5.2.3 加班的工资计算 | 第40-41页 |
5.2.4 福利 | 第41-42页 |
5.3 合理劳务派遣企业薪酬制度的管理和控制 | 第42-51页 |
5.3.1 Y公司的工作分析 | 第42-46页 |
5.3.2 岗位评估和评价 | 第46-48页 |
5.3.3 薪酬制度的实施和修正 | 第48-51页 |
第六章 健全的薪酬制度保障措施 | 第51-55页 |
6.1 遵守相关法令规定 | 第51页 |
6.2 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 第51-52页 |
6.2.1 绩效考核内容 | 第51-52页 |
6.2.2 考核的实施办法 | 第52页 |
6.2.3 分类的绩效考核 | 第52页 |
6.3 绩效考核的内容及实施 | 第52-53页 |
6.4 提高薪酬制度的执行力 | 第53页 |
6.5 发挥工会的集体谈判作用,组建劳务派遣人职工会 | 第53页 |
6.6 劳动行政执法部门设立对同工同酬的专门监督制度 | 第53-5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