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导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3.1 关于股权激励动因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关于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3 关于股权激励经济后果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4 关于定增式股权激励及其经济后果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5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股权激励的基本理论 | 第17-23页 |
2.1 股权激励的定义及动因分析 | 第17-19页 |
2.1.1 股权激励的定义及其特点 | 第17页 |
2.1.2 股权激励的动因分析 | 第17-19页 |
2.2 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 | 第19-20页 |
2.2.1 股票期权 | 第19页 |
2.2.2 限制性股票 | 第19页 |
2.2.3 股票增值权 | 第19页 |
2.2.4 其他方式 | 第19-20页 |
2.3 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 | 第20页 |
2.4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页 |
2.4.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页 |
2.4.4 激励理论 | 第21-23页 |
3 定增式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 | 第23-31页 |
3.1 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 | 第23-26页 |
3.1.1 股权激励的正面效应 | 第23-24页 |
3.1.2 股权激励的负面效应 | 第24页 |
3.1.3 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3.2 定增式股权激励的概念和特点 | 第26-29页 |
3.2.1 定增式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26页 |
3.2.2 定增式股权激励的特点 | 第26-28页 |
3.2.3 定增式股权激励的优缺点 | 第28-29页 |
3.3 定增式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29-31页 |
4 浙江龙盛定增式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 | 第31-46页 |
4.1 浙江龙盛公司概况 | 第31页 |
4.2 浙江龙盛定增式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 第31-33页 |
4.2.1 浙江龙盛定向增发过程 | 第31-32页 |
4.2.2 浙江龙盛定向增发发行股票的内容 | 第32-33页 |
4.3 浙江龙盛定增式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的动因 | 第33-37页 |
4.3.1 满足公司业务扩张对流动资金的需要 | 第34页 |
4.3.2 缓解公司的短期偿债压力 | 第34页 |
4.3.3 满足研发投入和全球化整合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 第34页 |
4.3.4 增强公司产业整合能力的需要 | 第34-35页 |
4.3.5 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公司资金实力的需要 | 第35页 |
4.3.6 浙江龙盛实施股权激励的真实动因分析 | 第35-37页 |
4.4 浙江龙盛定增式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剖析 | 第37-45页 |
4.4.1 定向增发还是定增式股权激励 | 第37-38页 |
4.4.2 浙江龙盛实施定增式股权激励后的业绩变化分析 | 第38-44页 |
4.4.3 浙江龙盛定增式股权激励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行为分析 | 第44-45页 |
4.5 浙江龙盛定增式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原因分析 | 第45-46页 |
5 结论、建议与不足 | 第46-4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5.2 进一步完善定增式股权激励的建议 | 第46-48页 |
5.2.1 对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目的进行审核 | 第46-47页 |
5.2.2 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 | 第47页 |
5.2.3 完善监督机制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 第47-48页 |
5.2.4 健全资本市场的市场约束机制 | 第48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