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1.1 选题理由 | 第7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3 研究范围 | 第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7-9页 |
第二章 教师口头语言及体态语言概念 | 第9-12页 |
2.1 教师口头语言 | 第9-10页 |
2.1.1 口头语言定义 | 第9页 |
2.1.2 口头语言分类 | 第9-10页 |
2.2. 教师体态语言 | 第10-12页 |
2.2.1 体态语言定义 | 第10页 |
2.2.2 体态语言分类 | 第10-12页 |
第三章 教师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状况 | 第12-17页 |
3.1 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的运用状况 | 第12-14页 |
3.2 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运用中的不足 | 第14-17页 |
3.2.1 口头语言运用中的不足 | 第15页 |
3.2.2 体态语言运用中的不足 | 第15-17页 |
第四章 教师口头语言及体态语言合理结合的作用 | 第17-21页 |
4.1 教师使用口头语言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4.1.1 教师使用口头语言的优点 | 第17页 |
4.1.2 教师单用口头语言的弱点 | 第17-18页 |
4.2 教师使用体态语言的优缺点 | 第18-19页 |
4.2.1 教师使用体态语言的优点 | 第18-19页 |
4.2.2 教师单用体态语言的弱点 | 第19页 |
4.3 教师口头语言及体态语言合理结合的作用 | 第19-21页 |
4.3.1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第19-20页 |
4.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20页 |
4.3.3 提高教学质量 | 第20-21页 |
第五章 课堂上教师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结合之运用 | 第21-24页 |
5.1 教师口语表达行为的要求 | 第21页 |
5.2 教师体态表达行为的要求 | 第21-22页 |
5.2.1 自然、和谐、得体 | 第21页 |
5.2.2 符合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需要 | 第21-22页 |
5.2.3 与口头语言相协调配合 | 第22页 |
5.2.4 消除师生信息交流的障碍 | 第22页 |
5.3 口头与体态语言相结合艺术之运用 | 第22-23页 |
5.4 如何提高课堂口头语言的水平 | 第23页 |
5.4.1 加强普通话训练,具备良好的普通话基本功 | 第23页 |
5.4.2 口头语要亲切通俗、幽默化 | 第23页 |
5.5 如何提高课堂体态语言的表述 | 第23-24页 |
结语 | 第24-25页 |
附录 | 第25-29页 |
调查问卷 | 第25-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