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对象 | 第15-17页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2.1 “话题”的界定 | 第21页 |
2.2 话题与教材的关系 | 第21-22页 |
2.3 话题类型与汉语水平的关系 | 第22-23页 |
2.4 话题的分类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教学大纲/标准与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分析 | 第26-36页 |
3.1 教学大纲/标准中关于“话题”的基本标准 | 第26-31页 |
3.2 教学大纲/标准与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对照分析 | 第31-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六部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分类、话题分布和话题编排特征 | 第36-43页 |
4.1 六部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分类 | 第36-38页 |
4.1.1 按照话题类型分类 | 第36页 |
4.1.2 按照话题内容分类 | 第36-38页 |
4.2 六部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分布 | 第38-40页 |
4.2.1 不同话题类型的比重 | 第38-39页 |
4.2.2 不同话题内容的比重 | 第39-40页 |
4.3 六部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编排特征 | 第40-42页 |
4.3.1 话题的数量 | 第40-41页 |
4.3.2 话题的重现率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基于学习者维度的中级汉语口语教材话题调查与分析 | 第43-64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43-45页 |
5.1.1 调查目的 | 第43-44页 |
5.1.2 调查对象 | 第44页 |
5.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4-45页 |
5.2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63页 |
5.2.1 不同话题的选择 | 第46-48页 |
5.2.2 不同性别学生的选择 | 第48-54页 |
5.2.3 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选择 | 第54-61页 |
5.2.4 学习者对中级汉语口语教材话题的需求 | 第61-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基于教师维度的中级汉语口语教材话题调查与分析 | 第64-73页 |
6.1 研究设计 | 第64-65页 |
6.1.1 调查目的 | 第64页 |
6.1.2 调查对象 | 第64-65页 |
6.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65页 |
6.2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5-72页 |
6.2.1 教师自身感兴趣的话题 | 第66-68页 |
6.2.2 教师推测中级水平留学生的话题偏好 | 第68-71页 |
6.2.3 教师对话题的要求和理想话题 | 第71-7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中级汉语口语教材话题选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第73-82页 |
7.1 口语教材话题选编存在的问题 | 第73-76页 |
7.1.1 话题陈旧、更新换代慢,缺乏时代感 | 第73-74页 |
7.1.2 部分话题内容缺乏实用性 | 第74-75页 |
7.1.3 部分课文内容牵强、笑料生硬、人物脸谱化,缺乏真实感和趣味性 | 第75-76页 |
7.1.4 教材课文展开形式多为对话,叙述性短文有待增加 | 第76页 |
7.2 对中级汉语口语教材话题编写和课堂教学的建议 | 第76-81页 |
7.2.1 客观看待学习者的话题偏好 | 第76-79页 |
7.2.2 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应选择“博”而“精”的话题 | 第79-80页 |
7.2.3 话题选择应特别注意文化因素的引入问题 | 第80-81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82-86页 |
8.1 研究回顾 | 第82-83页 |
8.2 本文贡献 | 第83-84页 |
8.3 不足之处 | 第84页 |
8.4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 | 第92-111页 |
后记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