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食用油脂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

牡丹籽粕多糖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抗肿瘤功能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3页
    1.1 牡丹简介第16页
    1.2 牡丹籽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牡丹籽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牡丹籽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多糖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1 多糖简介第19页
        1.3.2 多糖的结构分析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3 多糖的流变特性研究现状第20-21页
    1.4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1-23页
        1.4.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1-22页
        1.4.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牡丹籽粕多糖的组分分析和基本特性第23-34页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3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23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3页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23-27页
        2.2.1 牡丹籽粕多糖提取工艺第23-25页
        2.2.2 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第25-26页
        2.2.3 牡丹籽粕多糖紫外全波段扫描第26页
        2.2.4 牡丹籽粕多糖的红外(FTIR)测定第26页
        2.2.5 牡丹籽粕多糖分子量的测定第26页
        2.2.6 牡丹籽粕多糖中糖醛酸含量的测定第26-27页
        2.2.7 牡丹籽粕多糖中总多糖含量的测定第27页
        2.2.8 牡丹籽粕多糖单糖组成的测定第27页
        2.2.9 牡丹籽粕多糖热特性分析第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2.3.1 牡丹籽粕多糖紫外全波段扫描结果第27-28页
        2.3.2 牡丹籽粕多糖红外光谱(FT-IR)结果第28-29页
        2.3.3 牡丹籽粕多糖分子量测定结果第29-30页
        2.3.4 牡丹籽粕多糖的化学成分第30页
        2.3.5 牡丹籽粕多糖的单糖组成第30-32页
        2.3.6 牡丹籽粕多糖热特性分析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牡丹籽粕多糖的流变学特性和乳化活性研究第34-50页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4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34页
        3.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4页
    3.2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34-36页
        3.2.1 质量浓度对牡丹籽粕多糖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第34-35页
        3.2.2 体系pH对牡丹籽粕多糖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第35页
        3.2.3 离子种类与浓度对牡丹籽粕多糖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第35页
        3.2.4 体系温度对牡丹籽粕多糖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第35页
        3.2.5 牡丹籽粕多糖溶液的动态振荡剪切试验第35页
        3.2.6 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测定第35-36页
        3.2.7 浓度对牡丹籽粕多糖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影响第36页
        3.2.8 pH与NaCl浓度对牡丹籽粕多糖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影响第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48页
        3.3.1 质量浓度对牡丹籽粕多糖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第36-39页
        3.3.2 体系pH对牡丹籽粕多糖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第39-40页
        3.3.3 离子种类与浓度对牡丹籽粕多糖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第40-42页
        3.3.4 体系温度对牡丹籽粕多糖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第42-43页
        3.3.5 牡丹籽粕多糖溶液的动态振荡剪切试验第43-45页
        3.3.6 浓度对牡丹籽粕多糖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影响第45-46页
        3.3.7 pH与NaCl浓度对牡丹籽粕多糖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第46-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牡丹籽粕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第50-65页
    4.1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50-51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50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50-51页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51-54页
        4.2.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第51页
        4.2.2 还原力的测定第51页
        4.2.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第51-52页
        4.2.4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第52页
        4.2.5 Fe~(2+)螯合能力测定第52页
        4.2.6 细胞培养第52-53页
        4.2.7 牡丹籽粕多糖对HCT-116、PC-3、Hela细胞的毒性评价第53页
        4.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第53-54页
        4.2.9 流式细胞仪检测牡丹籽粕多糖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第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64页
        4.3.1 牡丹籽粕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54-55页
        4.3.2 牡丹籽粕多糖还原力第55页
        4.3.3 牡丹籽粕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55-56页
        4.3.4 牡丹籽粕多糖对羟基(·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56-57页
        4.3.5 牡丹籽粕多糖对Fe~(2+)的螯合能力第57页
        4.3.6 牡丹籽粕多糖对HCT-116、PC-3、Hela细胞LDH释放量的影响第57-60页
        4.3.7 CASS对HCT-116、PC-3、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第60-62页
        4.3.8 CASS对HCT-116、PC-3、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第62-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5.1 结论第65页
    5.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核酸侧向层析的microRNA快速检测新方法建立
下一篇:紫薯花青素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和益生元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