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8页 |
一、研究的缘起和背景 | 第7-13页 |
二、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3-18页 |
第一章 黔南布依族山歌概述 | 第18-23页 |
一、黔南布依族山歌的起源与发展 | 第18-21页 |
二、布依族文化与山歌的审美特性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山歌的形式、风格与布依族的身份认同 | 第23-43页 |
一、山歌的歌词与曲调 | 第23-33页 |
1.歌词的内容与传承 | 第23-30页 |
(1)传统形态的山歌 | 第23-26页 |
(2)新中国成立后的山歌 | 第26-27页 |
(3)改革开放后的山歌 | 第27-30页 |
2.曲调的流变 | 第30-33页 |
二、山歌风格的形成与嬗变 | 第33-39页 |
1.山歌风格的形成 | 第33-35页 |
2.山歌风格的嬗变 | 第35-39页 |
三、山歌传唱主体与布依族的身份认同 | 第39-43页 |
1.山歌传唱主体的身份演变 | 第39-41页 |
2.身份建构中话语权的博弈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好花红》的流变与山歌的认同危机 | 第43-62页 |
一、《好花红》的改编与流变 | 第44-54页 |
1、山歌《好花红》的起源 | 第44-47页 |
2、山歌《好花红》的改编 | 第47-48页 |
3、从“山歌”到“颂歌”:《桂花生在贵石岩》与《桂花开放贵人来》 | 第48-51页 |
4、从山歌到“新民歌”:《好花红》的二度创作 | 第51-54页 |
二、《好花红》与布依族地方记忆 | 第54-57页 |
三、《好花红》山歌的认同危机 | 第57-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