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的背景与缘起 | 第11-13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四、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五、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文献综述 | 第20-43页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和政策实施 | 第20-30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 | 第20-23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件与教育动态研究 | 第23-26页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美术教育 | 第26-30页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30-42页 |
一、《中国美术教育》期刊中相关研究的归纳与分析 | 第30-36页 |
二、国内外其他研究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二章 我国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 第43-65页 |
第一节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研究 | 第43-50页 |
一、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梳理 | 第43-47页 |
二、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梳理 | 第47-48页 |
三、结论 | 第48-50页 |
第二节 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科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例比较研究 | 第50-64页 |
一、我国各版本美术教科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例分布情况 | 第50-59页 |
二、中日美术教科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对比研究 | 第59-63页 |
三、结论与建议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三章 我国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程度及其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65-95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65-68页 |
一、问卷调查设计 | 第65-66页 |
二、问卷调查实施 | 第66-68页 |
第二节 《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程度及美术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68-84页 |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68-83页 |
二、问卷调查结论 | 第83-84页 |
第三节 《中学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程度及美术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84-93页 |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84-92页 |
二、问卷调查结论 | 第92-93页 |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 第93-94页 |
一、结论 | 第93-94页 |
二、建议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四章 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方案设计 | 第95-114页 |
第一节 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编制的理论基础 | 第95-105页 |
一、课程与教学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编制 | 第95-99页 |
二、心理学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编制 | 第99-100页 |
三、美术教育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 | 第100-104页 |
四、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方案设计 | 第105-113页 |
一、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定位 | 第105-107页 |
二、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设计方案 | 第107-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五章 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 | 第114-134页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鉴赏课程探究 | 第114-118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鉴赏系列课程探究 | 第114页 |
二、课程开发与实践——《我看皮影戏》 | 第114-118页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校结合课程探究 | 第118-124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校结合系列课程探究 | 第118页 |
二、课程开发与实践——《端午节,我们的民族记忆》 | 第118-124页 |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课程探究 | 第124-129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系列课程探究 | 第124页 |
二、课程开发与实践——《云锦·再生》 | 第124-129页 |
第四节 职前美术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 | 第129-133页 |
一、职前美术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的意义与内容 | 第129-130页 |
二、职前美术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活动成效 | 第130-132页 |
三、职前美术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启示 | 第132-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结章 | 第134-138页 |
一、本研究的成效及创新 | 第134-135页 |
二、本研究的局限 | 第135页 |
三、展望 | 第135-137页 |
四、结语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2页 |
附录 | 第142-1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4-156页 |
后记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