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分析的民航汉语教材研究--以《民航汉语—飞往中国的航班》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回顾 | 第10-14页 |
一、专门用途汉语(CSP)教材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民航汉语教材编写及研究情况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理论依据和研究总体方案 | 第14-23页 |
第一节 理论依据 | 第14-20页 |
一、ESP理论指导下的需求分析 | 第14-18页 |
二、需求分析理论对教材编写的要求 | 第18-19页 |
三、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研究总体方案 | 第20-2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民航汉语教学问题研究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教学需求分析 | 第23-29页 |
一、目标情景需求分析 | 第23-26页 |
二、汉语学习需求分析 | 第26-29页 |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把握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31-35页 |
一、词汇的使用范围和特点 | 第31-32页 |
二、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 | 第32-33页 |
三、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 第33-35页 |
第四节 教材编写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一、教材数量少 | 第35页 |
二、专业性、系统性有待加强 | 第35-36页 |
三、编写理念问题 | 第36页 |
四、教材形式问题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民航汉语》教材的分析与评价 | 第37-45页 |
第一节 教材的内容框架 | 第37-39页 |
一、教材的编排体例 | 第37页 |
二、课文形式与人物设置 | 第37-38页 |
三、对语言要素的处理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课文的主题选择 | 第39-40页 |
第三节 练习的设计 | 第40-42页 |
第四节 教材补充材料研究 | 第42-43页 |
第五节 教材的优点与不足 | 第43-45页 |
一、教材的优点 | 第43-44页 |
二、教材的不足之处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对民航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 | 第45-47页 |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材的针对性 | 第45页 |
二、创设真实会话情境,突出教材的真实性 | 第45页 |
三、建立功能项目大纲,完善言语策略体系 | 第45页 |
四、编写不同层次教材,建立健全教材体系 | 第45-46页 |
五、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形成市场化系列教材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