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喻人惯用语对比研究及教学方案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9-10页 |
第三节 汉韩惯用语的对比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汉语惯用语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韩语惯用语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汉韩惯用语对比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汉韩惯用语的定义 | 第14-17页 |
一、惯用语的定义 | 第14页 |
二、汉语惯用语的定义 | 第14-15页 |
三、韩语惯用语的定义 | 第15-17页 |
第五节 喻人惯用语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惯用语的语义表达方法 | 第17-19页 |
(一) 比喻法 | 第17-18页 |
(二) 借代法 | 第18页 |
(三) 夸张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汉韩喻人惯用语的词汇素材分类对比 | 第19-23页 |
一、以动物比喻人的惯用语 | 第20-21页 |
二、以植物比喻人的惯用语 | 第21页 |
三、以物比喻人的惯用语 | 第21页 |
四、以人比喻人的惯用语 | 第21-22页 |
五、以身体部位比喻人的惯用语 | 第22页 |
六、以鬼神比喻人的惯用语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汉韩喻人惯用语的对应关系 | 第23-49页 |
第一节 汉韩喻人惯用语相对应的情况 | 第23-27页 |
一、汉韩喻人惯用语的语法结构及意义相对应情况 | 第24-25页 |
(一) 动宾结构 | 第24页 |
(二) 偏正结构 | 第24-25页 |
(三) 主谓结构 | 第25页 |
(四) 联合结构 | 第25页 |
二、韩语喻人惯用语的汉字词与汉语喻人惯用语对比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汉韩喻人惯用语不对应的情况 | 第27-49页 |
一、结构形式同,意义不同 | 第28-30页 |
二、结构形式不同,意义同 | 第30-34页 |
三、语汇素材不同,意义同 | 第34-41页 |
四、只汉语里有的喻人惯用语 | 第41-44页 |
五、只韩语里有的喻人惯用语 | 第44-47页 |
六、构词类型不同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喻人惯用语问题及教学方案 | 第49-60页 |
第一节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喻人惯用语时常出现的问题 | 第50-52页 |
一、语义偏误 | 第50-51页 |
(一) 把字面意义当做实际意义 | 第50页 |
(二) 汉语喻人惯用语实际意义的误解 | 第50页 |
(三) 不了解汉语喻人惯用语的感情色彩 | 第50-51页 |
二、词性偏误 | 第51页 |
三、语用方面偏误 | 第51-52页 |
第二节 产生原因 | 第52-53页 |
一、母语文化负迁移 | 第52页 |
二、教师教法问题 | 第52-53页 |
三、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53页 |
第三节 喻人惯用语的教学方案 | 第53-60页 |
一、查词典法 | 第53-54页 |
二、汉语对比法 | 第54页 |
三、设置语境法 | 第54-56页 |
四、文化教学法 | 第56页 |
五、文脉推测法 | 第56-57页 |
六、游戏法 | 第57页 |
七、角色剧法 | 第57-58页 |
八、用漫画法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