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新中国第三次“读书无用论”表现及析因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次第5-7页
1 导论第7-19页
   ·选题缘由第7-10页
     ·问题指向:“读书”是否有“用”第7-8页
     ·解题方案:对“读书无用论”进行客观地分析第8-9页
     ·解题意义:为更具“舒适度”的教育第9-10页
   ·基本概念第10页
     ·“读书”第10页
     ·“用”第10页
     ·“读书无用论”第10页
   ·已有研究第10-17页
     ·“读书无用论”的流变第10-12页
     ·第三次“读书无用论”的相关研究第12-17页
   ·分析框架第17-19页
     ·简要评论已有研究第17页
     ·确立本文框架第17-19页
2 第三次“读书无用论”表现析第19-32页
   ·第三次“读书无用论”表现的分类标准第19-21页
     ·梳理已有分类标准第19-20页
     ·选取本文分类标准第20-21页
   ·第三次“读书无用论”在学生方面的表现第21-23页
     ·聚焦思想第21-22页
     ·着眼行为第22-23页
   ·第三次“读书无用论”学生家庭方面的表现第23-26页
     ·思想上第23-25页
     ·行为上第25-26页
   ·第三次“读书无用论”在学校方面的表现第26-29页
     ·生源结构第26-27页
     ·应对方法第27-29页
   ·第三次“读书无用论”在社会方面的表现第29-32页
     ·对学生的认可度第29-30页
     ·对所学领域的参与度第30-32页
3 第三次“读书无用论”成因析第32-38页
   ·“读书”与学生命运的捆绑第32-34页
     ·传统与现实的矛盾第32-33页
     ·应然和实然的区分第33-34页
   ·教育的“产业化”第34-36页
     ·被复制的“高材生”第34-35页
     ·脱节的“就业链”第35-36页
   ·社会阶层的“准固化”第36-38页
     ·优质教育资源的倾斜第36-37页
     ·社会不公平因素的增加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试焦虑与低级失误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名校+弱校”改革实践的调查报告--以成都七中育才中学三圣分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