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质课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量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2页 |
四、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视频案例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4-18页 |
一、视频案例的定义及特征 | 第14页 |
二、基于视频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 默会认知论 | 第15页 |
(二) 情境认知论 | 第15页 |
(三) 基于案例的推理 | 第15-16页 |
(四) 认知学徒制 | 第16页 |
(五) 认知弹性理论 | 第16页 |
三、视频案例研究的优势 | 第16-18页 |
(一) 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 | 第16-17页 |
(二) 有利于内隐知识的呈现 | 第17页 |
(三) 有利于提供多元表征 | 第17页 |
(四) 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 第18-23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8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20页 |
(二)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 第20-21页 |
三、常见的教学模式 | 第21-23页 |
(一) 讲授式教学模式 | 第21页 |
(二) 探究式教学模式 | 第21-22页 |
(三) 研究式教学模式 | 第22-23页 |
第四章 优质课例量化研究的设计 | 第23-30页 |
一、研究对象的确立 | 第23页 |
二、研究方法的确立 | 第23页 |
三、研究方法的介绍 | 第23-30页 |
(一)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 第23-27页 |
(二) S-T分析法 | 第27-30页 |
第五章 优质课例量化研究的统计分析 | 第30-59页 |
一、视频课例的实例分析——个案分析 | 第30-34页 |
(一) 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 | 第30-33页 |
(二) S-T分析法的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二、视频课例的整合效果分析——比较分析 | 第34-59页 |
(一) 研究对象的量化分析概述 | 第35-44页 |
(二)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学段差异分析 | 第44-51页 |
(三)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学科差异分析 | 第51-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