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5-10页 |
第一节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5-7页 |
第二节 研究相关动态 | 第7-9页 |
第三节 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9-10页 |
第二章 词汇空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词汇空缺 | 第10-12页 |
一、词汇空缺的定义 | 第10页 |
二、词汇空缺的分类 | 第10-11页 |
三、词汇空缺的产生原因 | 第11-12页 |
第二节 词汇空缺的可译性 | 第12-14页 |
第三章 两译本对地方色彩空缺词汇的处理方法 | 第14-43页 |
第一节 地方方言空缺词汇 | 第15-24页 |
一、语音空缺 | 第15-16页 |
二、词汇空缺 | 第16-21页 |
三、“炼话”空缺 | 第21-24页 |
第二节 地方文化空缺词汇 | 第24-43页 |
一、器物文化空缺词汇 | 第25-32页 |
二、制度文化空缺词汇 | 第32-37页 |
三、观念文化空缺词汇 | 第37-43页 |
第四章 对两译本翻译地方色彩空缺词汇的思考 | 第43-56页 |
第一节 对地方方言空缺词汇翻译的总结及思考 | 第43-46页 |
一、方言对译 | 第43-44页 |
二、对鲁迅小说中方言词语英译的看法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对地方文化空缺词汇翻译的总结及思考 | 第46-56页 |
一、成份分析法 | 第46-48页 |
二、注释法 | 第48-50页 |
三、理解地方文化空缺词汇的多种途径 | 第50-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