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9页 |
| 一、引言 | 第7-9页 |
| 二、乳酸菌及其生理功能 | 第9-11页 |
| 三、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11-14页 |
| 1、吸收理论 | 第12页 |
| 2、沉淀理论 | 第12-13页 |
| 3、其他理论 | 第13-14页 |
| 四、乳酸菌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临床试验 | 第14-15页 |
| 五、国内目前关于乳酸菌降胆固醇研究的进展 | 第15-16页 |
| 六、总结 | 第16-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和降胆固醇活性研究 | 第19-30页 |
| 一、引言 | 第19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1、材料 | 第19-20页 |
| 2、方法 | 第20-21页 |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 1、降胆固醇乳酸菌的体外筛选 | 第21-23页 |
| 2、发酵乳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 第23页 |
| 3、发酵乳对大鼠体重及脏体比的影响 | 第23-24页 |
| 4、发酵乳对大鼠血清 TBA、肝脏 TC及粪便中 TC和 TBA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四、讨论 | 第25-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乳酸菌 LQ-12的菌种鉴定和形态学观察 | 第30-35页 |
| 一、引言 | 第30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 1、材料 | 第30页 |
| 2、方法 | 第30-31页 |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 1、乳酸菌 LQ-12的菌种鉴定与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观察 | 第31-32页 |
| 2、菌落特征观察 | 第32页 |
| 3、菌体形态观察 | 第32页 |
| 四、讨论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乳酸菌 LQ-12在模拟胃肠环境中抗性的研究 | 第35-41页 |
| 一、引言 | 第35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1、材料 | 第35页 |
| 2、方法 | 第35-36页 |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 1、耐酸性试验 | 第36页 |
| 2、耐胆汁盐试验 | 第36-37页 |
| 3、抑菌试验 | 第37页 |
| 4、药敏性试验 | 第37-38页 |
| 四、讨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降胆固醇发酵乳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41-48页 |
| 一、引言 | 第41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 1、材料 | 第41页 |
| 2、方法 | 第41-43页 |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 1、正交试验 | 第43-44页 |
| 2、感官评价 | 第44-45页 |
| 3、发酵乳中菌种比例测定与观察 | 第45页 |
| 四、讨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乳酸菌 LQ-12的初步食品安全性评价 | 第48-52页 |
| 一、引言 | 第48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 1、材料 | 第48页 |
| 2、方法 | 第48-49页 |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 1、急性毒性试验 | 第49-50页 |
| 2、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第50页 |
| 四、讨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