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导言 | 第8-11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1、国内班会课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2、国内班会课情感教学的研究 | 第10-11页 |
| 一、传统班会课问题探析 | 第11-22页 |
| (一) 传统班会课的存在问题表现 | 第11-16页 |
| 1、批斗式的班会课 | 第11-13页 |
| 2、机械式的班会课 | 第13-14页 |
| 3、教师独奏式的班会课 | 第14-15页 |
| 4、学科补习式的班会 | 第15-16页 |
| (二) 传统班会课存在问题探因 | 第16-22页 |
| 1、教师自身情感调节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 2、不注重寻找班级情感触发点 | 第17-19页 |
| 3、忽视对主体情感的尊重 | 第19-21页 |
| 4、教师情感认识上的偏差 | 第21-22页 |
| 二、班会课情感教学的认识 | 第22-28页 |
| (一) 情感教学的渊源 | 第22-24页 |
| (二) 班会课情感教学的特征 | 第24-25页 |
| 1、目标与手段的合一性 | 第24-25页 |
| 2、情境直观性 | 第25页 |
| 3、情感陶冶性 | 第25页 |
| 4、思维发散性 | 第25页 |
| 5、行为的导向性 | 第25页 |
| (三) 班会课情感教学的目标 | 第25-26页 |
| (四) 班会课情感教学的意义 | 第26-28页 |
| 1、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 第26页 |
| 2、是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需要 | 第26-27页 |
| 3、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高审美能力的需要 | 第27页 |
| 4、是促进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的需要 | 第27-28页 |
| 三、班会课情感教学活动的运筹 | 第28-37页 |
| (一) 班会课情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28-32页 |
| 1、情感教学资源开发的新视野 | 第28-29页 |
| 2、情感资源开发策略 | 第29-30页 |
| 3、整合与利用的策略 | 第30-32页 |
| (二) 班会课情感教学的操作程序 | 第32-37页 |
| 1、开端:情感启动 | 第33页 |
| 2、酝酿:情感融入 | 第33-34页 |
| 3、高潮:情感内化 | 第34页 |
| 4、矫正:信念形成 | 第34-35页 |
| 5、归宿:行为外化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附录一: 情感教学课堂实录:《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 第38-43页 |
| 附录二: 班会课的情感教学资源参考[音频、视频] | 第43-48页 |
| 附录三: 班会课的情感教学资源参考 | 第48-50页 |
| 附录四: 班会课的情感教学资源参考 | 第50-52页 |
| 附录五: 诺尔特(D.Nolte)的德育名言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