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新课程课时计划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 | 第13页 |
·"校校通"工程的实施 | 第13-14页 |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第14-15页 |
·教育评价研究的深入 | 第15页 |
·中小学日常教学管理的现实需求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理论研究方面 | 第16-17页 |
·系统开发方面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论文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研究 | 第21-29页 |
·课时计划相关概念 | 第21页 |
·新课程理念 | 第21-23页 |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时计划设计 | 第21-22页 |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理念 | 第22-23页 |
·教师评价理论 | 第23-25页 |
·教师评价的概念 | 第23页 |
·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 第24页 |
·教育评价的方法 | 第24-25页 |
·教师评价理论 | 第25-29页 |
·教师评价的概念 | 第25页 |
·发展性教师评价 | 第25-26页 |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 | 第26页 |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 第26-27页 |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方法 | 第27-29页 |
第3章 基于网络的新课程课时计划评价系统的设计 | 第29-43页 |
·系统设计概述 | 第29-32页 |
·评价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29-31页 |
·评价系统的目标 | 第31页 |
·评价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31-32页 |
·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 | 第32-34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 第32-33页 |
·确立评价指标项及权重设计 | 第33-34页 |
·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 | 第34-35页 |
·用户浏览层 | 第34-35页 |
·功能模块层 | 第35页 |
·数据服务层 | 第35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35-43页 |
·数据库的创建 | 第35页 |
·数据表的设计 | 第35-40页 |
·Tomcat连接池的配置 | 第40-41页 |
·数据库的连接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网络的新课程课时计划评价系统的实现 | 第43-75页 |
·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 | 第43-47页 |
·开发环境 | 第43页 |
·主要开发工具 | 第43-44页 |
·系统设计开发模式 | 第44-46页 |
·系统软件开发模型 | 第46-47页 |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47-49页 |
·Java语言 | 第47-48页 |
·JSP技术 | 第48-49页 |
·javascript | 第49页 |
·常用组件的设计与使用 | 第49-52页 |
·字符串组件的设计 | 第49-51页 |
·分页组件Display Tag的使用 | 第51页 |
·上传组件jspSmartUpload的使用 | 第51-52页 |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 第52-67页 |
·系统管理模块 | 第52-55页 |
·理论指导模块 | 第55页 |
·指标管理模块 | 第55-56页 |
·课时管理模块 | 第56-58页 |
·课时评价模块 | 第58-61页 |
·协作评价模块 | 第61-66页 |
·数据反馈模块 | 第66-67页 |
·系统的应用模型 | 第67-73页 |
·准备阶段 | 第67-70页 |
·实施阶段 | 第70-71页 |
·处理阶段 | 第71页 |
·反馈阶段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系统运行的实验研究 | 第75-90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75页 |
·硬件环境 | 第75页 |
·软件环境 | 第75页 |
·系统运行前的实验说明 | 第75-76页 |
·系统的实验运行 | 第76-88页 |
·系统运行后的效果分析 | 第88-9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问题 | 第90-93页 |
·研究结论 | 第90页 |
·存在局限 | 第90-91页 |
·后续研究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附录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编书籍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