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2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空间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四、调查与思考 | 第19-26页 |
第一章 教师对学生历史空间意识的能动指导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制定空间认知目标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精选空间认知素材 | 第28-30页 |
第三节 确定空间教学课型 | 第30-32页 |
第四节 完善空间教学评价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学生历史空间意识的自我建构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方位认知:地理空间的识别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变迁意识:流动空间的直觉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文明理解:人文空间的理解 | 第38-40页 |
第四节 价值判断:历史意义的反思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师生共同建构中历史空间意识的衍生 | 第42-64页 |
第一节 历史空间意识在学科素养中的衍生 | 第42-56页 |
第二节 历史空间意识在生活经验中的衍生 | 第56-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附录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认知模型 | 第65-66页 |
附录二 苏州市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调查问卷 | 第66-68页 |
附录三 基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解下的空间能力分层表 | 第6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后记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