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食品防腐剂 | 第11-17页 |
1.1.1 化学防腐剂 | 第11-14页 |
1.1.2 天然防腐剂 | 第14-17页 |
1.2 食品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3 食品抗氧化剂 | 第18-21页 |
1.3.1 合成类抗氧化剂 | 第18-20页 |
1.3.2 天然类抗氧化剂 | 第20-21页 |
1.4 食品抗氧化剂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1.5 富马酸酯类衍生物的发展现状 | 第22页 |
1.6 没食子酸酯类衍生物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1.7 立题意义与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3-24页 |
1.7.1 立题意义 | 第23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24-42页 |
2.1 试剂与实验设备 | 第25-26页 |
2.1.1 试剂 | 第25-26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2.1 氨基酸酯类盐酸盐的合成 | 第26-27页 |
2.2.2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27-29页 |
2.2.3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合成条件的探究实验 | 第29页 |
2.2.4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结构与表征 | 第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1页 |
2.3.1 a2、b2合成的单因素实验 | 第29-37页 |
2.3.2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结构与表征 | 第37-41页 |
2.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活性研究 | 第42-50页 |
3.1 试剂与实验设备 | 第42-44页 |
3.1.1 试剂 | 第42-43页 |
3.1.2 菌种和细胞 | 第43页 |
3.1.3 实验设备 | 第43-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2.1 溶液的配制 | 第44页 |
3.2.2 最低抑菌摩尔浓度(MIC)的测定 | 第44页 |
3.2.3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皮肤过敏 | 第44-45页 |
3.2.4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细胞存活率实验(MTT)的研究 | 第4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3.3.1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MIC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3.3.2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皮肤过敏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3.3.3 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细胞存活率实验(MTT)的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没食子酸苯丙氨酸乙酯的合成 | 第50-59页 |
4.1 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50-52页 |
4.1.1 试剂 | 第50-51页 |
4.1.2 实验设备 | 第51-5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4.2.1 没食子酸苯丙氨酸乙酯的合成 | 第52-53页 |
4.2.2 NTEP合成条件的探究实验 | 第53页 |
4.2.3 NTEP的结构与表征 | 第5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4.3.1NTEP合成的单因素实验 | 第53-57页 |
4.3.2NTEP的结构与表征 | 第57页 |
4.4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没食子酸苯丙氨酸乙酯的活性研究 | 第59-70页 |
5.1 试剂与实验设备 | 第59-61页 |
5.1.1 试剂 | 第59-60页 |
5.1.2 实验设备 | 第60-6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5.2.1NTEP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61-62页 |
5.2.2NTEP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 | 第62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9页 |
5.3.1 NTEP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62-67页 |
5.3.2 NTEP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 第67-69页 |
5.4 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创新之处 | 第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附图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