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教材中“活动”栏目的初中学生参与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学生参与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地理“活动”栏目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综合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技术线路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2.1 参与能力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参与能力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2 参与能力的特性 | 第18-19页 |
2.2 “活动”栏目的相关概念 | 第19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页 |
2.3.2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第19-20页 |
2.3.3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20页 |
2.3.4 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 第20-21页 |
第3章 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分析 | 第21-30页 |
3.1 “活动”栏目的背景 | 第21-22页 |
3.1.1 教材内容的关联 | 第21-22页 |
3.1.2 学生学情的差异 | 第22页 |
3.2 “活动”栏目的类型 | 第22-24页 |
3.2.1 “活动”内容的分类 | 第22-23页 |
3.2.2 “活动”类型的组成 | 第23-24页 |
3.2.3 “活动”目标的分层 | 第24页 |
3.3 不同“活动”类型的参与要求分析 | 第24-30页 |
3.3.1 认知技能型活动分析 | 第25-26页 |
3.3.2 问题探究型活动分析 | 第26-27页 |
3.3.3 综合实践型活动分析 | 第27-30页 |
第4章 初中学生参与“活动”栏目能力现状分析 | 第30-41页 |
4.1 学生参与能力调查、访谈分析 | 第30-38页 |
4.1.1 调查、访谈的目的 | 第30页 |
4.1.2 调查、访谈的实施 | 第30页 |
4.1.3 调查问卷结论分析 | 第30-36页 |
4.1.4 访谈结论分析 | 第36-38页 |
4.2 学生参与“活动”栏目能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4.2.1 学生参与兴趣不足 | 第38页 |
4.2.2 学生参与能力差异 | 第38-39页 |
4.2.3 教师组织方式不当 | 第39页 |
4.2.4 参与评价方式单一 | 第39-40页 |
4.2.5 参与活动各主体欠协调 | 第40页 |
4.2.6 教学时间和环境局限 | 第40页 |
4.2.7 “活动”参与难度差异大 | 第40-41页 |
第5章 初中学生参与能力培养原则和策略 | 第41-55页 |
5.1 学生参与能力培养的原则 | 第41-42页 |
5.1.1 开放性原则 | 第41页 |
5.1.2 主体性原则 | 第41页 |
5.1.3 实践性原则 | 第41-42页 |
5.1.4 公平性原则 | 第42页 |
5.2 学生参与能力培养的策略 | 第42-47页 |
5.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 第42-43页 |
5.2.2 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第43页 |
5.2.3 精选活动,强化活动教学设计 | 第43-44页 |
5.2.4 多样评价,提高学生参与自主 | 第44-45页 |
5.2.5 拓展实践,转变活动教学环境 | 第45-46页 |
5.2.6 鼓励学生,优化课堂师生关系 | 第46-47页 |
5.2.7 变教为导,保证学生参与时间 | 第47页 |
5.2.8 提升自我,增加教师个人魅力 | 第47页 |
5.3 学生参与能力培养的方式 | 第47-50页 |
5.3.1 小组合作活动 | 第47-49页 |
5.3.2 微型实验操作 | 第49页 |
5.3.3 思维导图剖析 | 第49-50页 |
5.4 学生参与能力培养的“活动”教学案例设计 | 第50-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