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引言 | 第9-21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1.1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渗透 | 第9页 |
1.1.2 国内课程改革的推进 | 第9-10页 |
1.1.3 高中教材“一纲多本”局面的出现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20页 |
1.3.1 CNKI论文检索数据 | 第11-13页 |
1.3.2 超星数据库检索情况 | 第13-15页 |
1.3.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0页 |
1.3.4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20-21页 |
2.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 第21-29页 |
2.1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及演变 | 第21-23页 |
2.1.1 人本主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2.1.2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 | 第22-23页 |
2.2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发展嬗变 | 第23-24页 |
2.2.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人本主义特征 | 第23-24页 |
2.2.2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本主义特征 | 第24页 |
2.3 人本主义教育的内涵 | 第24-25页 |
2.3.1 以人为为本中“人”的内涵 | 第24-25页 |
2.3.2 以人为本中“本”的内涵 | 第25页 |
2.4 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25-27页 |
2.4.1 目的观 | 第25页 |
2.4.2 课程观 | 第25-26页 |
2.4.3 教师观 | 第26页 |
2.4.4 教学观 | 第26-27页 |
2.5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7-29页 |
2.5.1 人本主义思想下的音乐鉴赏的价值意义 | 第27-28页 |
2.5.2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运用原则 | 第28-29页 |
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特色分析 | 第29-39页 |
3.1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分析的意义与分析维度 | 第29-30页 |
3.1.1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分析的意义 | 第29页 |
3.1.2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分析维度 | 第29-30页 |
3.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结构 | 第30-33页 |
3.2.1 单元结构代替课时结构 | 第30页 |
3.2.2 人文结构代替知识结构 | 第30-33页 |
3.3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 | 第33-36页 |
3.3.1 知识整合,扩展新的学习领域 | 第33-35页 |
3.3.2 潜移默化,将知识化显性为隐性 | 第35页 |
3.3.3 尊古博新,体现多元文化价值 | 第35-36页 |
3.4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呈现方式 | 第36-37页 |
3.4.1 图文穿插的设计富于教材美感 | 第36-37页 |
3.4.2 体现学生用书的特点 | 第37页 |
3.5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体现 | 第37-39页 |
3.5.1 教材结构中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第37-38页 |
3.5.2 教材内容中的“人本主义”理念 | 第38-39页 |
4.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教学策略 | 第39-44页 |
4.1 以强化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设定 | 第39-41页 |
4.1.1 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主旨的教学态度 | 第40页 |
4.1.2 以教师引导为教学理念的知识传导 | 第40页 |
4.1.3 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视野扩展 | 第40-41页 |
4.1.4 以多元作品遴选的流派分析 | 第41页 |
4.2 以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模式再现情境 | 第41-42页 |
4.3 以活动探究为形式的探究合作 | 第42-43页 |
4.4 以与学生为互动为核心的探究与解决 | 第43-44页 |
5.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