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三 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介词“朝”“向”“往”的意义及用法 | 第14-22页 |
第一节 介词“朝”的意义及用法 | 第14-16页 |
一 介词“朝”的语法意义 | 第14-15页 |
二 介词短语“朝+N/NP”的句法功能 | 第15页 |
三 介词“朝”的词语搭配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介词“向”的意义及用法 | 第16-18页 |
一 介词“向”的语法意义 | 第16-17页 |
二 介词短语“向+N/NP”的句法功能 | 第17页 |
三 介词“向”的词语搭配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介词“往”的意义及用法 | 第18-19页 |
一 介词“往”的语法意义 | 第18页 |
二 介词短语“往+N/NP”的句法功能 | 第18页 |
三 介词“往”的词语搭配 | 第18-19页 |
第四节 介词“朝”“向”“往”的对比分析 | 第19-22页 |
一 介词“朝”“向”“往”的语法意义对比分析 | 第19-20页 |
二 介词“朝”“向”“往”的句法功能对比分析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介词“朝”“向”“往”的偏误分析 | 第22-30页 |
第一节 介词“朝”“向”“往”的偏误数据统计 | 第22-26页 |
一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对介词“朝”“向”“往”的分析 | 第22-23页 |
二 对郑州大学中高级阶段留学生使用介词“朝”“向”“往”的调查分析. | 第23-26页 |
第二节 介词“朝”“向”“往”的偏误类型 | 第26-30页 |
一 遗漏 | 第26-27页 |
二 误加 | 第27页 |
三 误代 | 第27-28页 |
四 错序 | 第28-29页 |
五 综合性偏误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介词“朝”“向”“往”的偏误原因 | 第30-36页 |
第一节 语言知识负迁移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一 英语语言知识的负迁移 | 第30-31页 |
二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 第31页 |
第二节 教材及词典的影响 | 第31-33页 |
一 教材方面 | 第31-32页 |
二 词典的标注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教师讲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一 学习态度 | 第34页 |
二 学习策略 | 第34-35页 |
三 交际策略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介词“朝”“向”“往”的教学对策 | 第36-40页 |
第一节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 第36-38页 |
一 针对重点难点,反复讲练 | 第36-37页 |
二 重视词语搭配,强调典型例句 | 第37页 |
三 结合学生水平,采用适当教学方法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 第38-40页 |
一 调整心态,正视偏误 | 第38页 |
二 方法适当,提高效率 | 第38-39页 |
三 勤加练习,学以致用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