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2页 |
0 引言 | 第12-19页 |
0.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0.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7页 |
0.3 研究目的、方法、技术线路 | 第17-19页 |
0.3.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0.3.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 高中地理个性化学习计划的概述 | 第19-22页 |
1.1 个性化学习计划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1.1.1 学生个性化涵义 | 第19页 |
1.1.2 学习计划的涵义和构成 | 第19-20页 |
1.2 设计高中地理个性化学习计划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1.2.1 地理课程论基础 | 第20页 |
1.2.2 学习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1.2.3 教育学理论基础 | 第21页 |
1.3 小结 | 第21-22页 |
2 指导学生设计地理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2-27页 |
2.1 地理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23页 |
2.1.1 对教师“教”的促进 | 第22页 |
2.1.2 对学生“学”的提升 | 第22-23页 |
2.1.3 对地理教育改革的推进 | 第23页 |
2.2 地理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6页 |
2.2.1 以新课程改革为机遇 | 第23-24页 |
2.2.2 以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为基础 | 第24-25页 |
2.2.3 以信息技术发展为条件 | 第25-26页 |
2.3 小结 | 第26-27页 |
3 指导学生设计地理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原则与条件 | 第27-34页 |
3.1 指导学生设计地理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实施原则 | 第27-29页 |
3.1.1 学习计划与教学计划同整性原则 | 第27-28页 |
3.1.2 学习计划与学生特点相契合原则 | 第28-29页 |
3.1.3 学习计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 第29页 |
3.2 引导学生设计地理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实施条件 | 第29-33页 |
3.2.1 引导设计多层次需要的学习目标 | 第29-30页 |
3.2.2 引导设计个性化学习过程体验 | 第30-32页 |
3.2.3 引导设计符合个性化认知基础的学习内容 | 第32页 |
3.2.4 引导设计符合个性化学习的评价机制 | 第32-33页 |
3.3 小结 | 第33-34页 |
4 指导学生设计地理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实施过程 | 第34-49页 |
4.1 实施前的准备 | 第34-37页 |
4.1.1 分析学生 | 第34-36页 |
4.1.2 结合地理学科特色 | 第36页 |
4.1.3 确立个性化学习计划流程 | 第36-37页 |
4.2 设计内容范畴 | 第37-40页 |
4.2.1 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目标个性化设计 | 第37页 |
4.2.2 不同类型学生学习方法个性化设计 | 第37-38页 |
4.2.3 不同类型学生学习时间个性化设计 | 第38-39页 |
4.2.4 不同类型学生效果评价个性化设计 | 第39-40页 |
4.3 案例展示 | 第40-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基本结论 | 第49页 |
5.2 存在问题 | 第49-50页 |
5.3 前景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附录1 | 第53-54页 |
附录2 | 第54-5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