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国内外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1.2.2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20-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2.1.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 第23-24页 |
2.1.2 合作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 | 第24-26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2.2.1 群体动力理论 | 第26-27页 |
2.2.2 需要层次理论 | 第27-28页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8-29页 |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的制定 | 第31-41页 |
3.1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合作学习策略的制定依据 | 第31-36页 |
3.1.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成及其对教学的要求 | 第31-32页 |
3.1.2 已有学者所提的合作学习策略 | 第32-33页 |
3.1.3 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学习特征 | 第33-35页 |
3.1.4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要求 | 第35-36页 |
3.2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 | 第36-41页 |
3.2.1 科学合理地分组 | 第36页 |
3.2.2 分配角色,明确分工 | 第36-38页 |
3.2.3 因地制宜地布置任务 | 第38-39页 |
3.2.4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 第39页 |
3.2.5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应用实验 | 第41-53页 |
4.1 实验的设计 | 第41-45页 |
4.1.1 实验目的与内容 | 第41页 |
4.1.2 实验对象 | 第41-42页 |
4.1.3 实验变量与研究假设 | 第42页 |
4.1.4 实验测量工具 | 第42-44页 |
4.1.5 实验模式与实验流程设计 | 第44-45页 |
4.2 教学实验的实施 | 第45-53页 |
4.2.1 教学实验过程及教学策略的应用 | 第45-48页 |
4.2.2 实验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 第48-51页 |
4.2.3 后测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53-60页 |
5.1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53-56页 |
5.1.1 实验班与对照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53页 |
5.1.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期末考试成绩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53-54页 |
5.1.3 实验班前、后测期末成绩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54页 |
5.1.4 对照班前、后测期末成绩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54-55页 |
5.1.5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作品成绩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55页 |
5.1.6 实验班与对照班合作学习表现后测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55-56页 |
5.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2.1 合作学习收获情况分析 | 第56-58页 |
5.2.2 对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兴趣的影响 | 第58页 |
5.3 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结论 | 第58-60页 |
5.3.1 实验结果讨论 | 第58-59页 |
5.3.2 实验结论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不足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0-61页 |
6.1.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0页 |
6.1.2 研究成果总结 | 第60页 |
6.1.3 教学经验总结 | 第60-61页 |
6.2 研究的不足 | 第6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注释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4页 |
附录一 | 第69-71页 |
附录二 | 第71-73页 |
附录三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