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 | 第7-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2页 |
1.1 牛乳过敏及其免疫学机制 | 第12-15页 |
1.1.1 牛乳过敏 | 第12-13页 |
1.1.2 牛乳过敏原 α-乳白蛋白 | 第13-14页 |
1.1.3 牛乳过敏原 α-乳白蛋白表位 | 第14-15页 |
1.2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第15-20页 |
1.2.1 噬菌体的展示系统 | 第15-17页 |
1.2.2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 | 第17-20页 |
1.3 立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1 立题背景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抗牛乳 α-乳白蛋白特异性抗体的纯化 | 第22-35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22-24页 |
2.2.1 试剂 | 第22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2.2.3 溶液配制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1 牛乳过敏患者血清池制备 | 第24页 |
2.3.2 CNBr-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的制备 | 第24-25页 |
2.3.3 CNBr-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亲和纯化特异性抗体 | 第25页 |
2.3.4 Protein G亲和纯化特异性抗体IgE和IgG | 第25-26页 |
2.3.5 SDS-PAGE检测纯化抗体纯度 | 第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2.4.1 牛乳 α-乳白蛋白CNBr-Sepharose 4B免疫亲和柱的制备 | 第26-27页 |
2.4.2 α-乳白蛋白过敏特异性血清的筛查结果 | 第27-28页 |
2.4.3 CNBr-Sepharose 4B亲和纯化特异性抗体 | 第28-29页 |
2.4.4 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 | 第29-30页 |
2.4.5 Protein G进一步亲和纯化特异性IgE和IgG | 第30-31页 |
2.4.6 SDS-PAGE检测IgE和IgG抗体纯度 | 第31-32页 |
2.5 讨论 | 第32-34页 |
2.5.1 过敏患者血清筛选 | 第32页 |
2.5.2 免疫球蛋白 | 第32-33页 |
2.5.3 亲和层析纯化特异性抗体 | 第33-34页 |
2.5.3.1 亲和介质的组成 | 第33-34页 |
2.5.3.2 亲和层析过程 | 第34页 |
2.6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牛乳 α-乳白蛋白的B细胞结合表位的噬菌体模拟肽淘选 | 第35-56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35-38页 |
3.2.1 试剂 | 第35-36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3.2.3 溶液配制 | 第36-38页 |
3.2.3.1 淘选相关试剂配制 | 第36-37页 |
3.2.3.2 ELISA相关试剂配制 | 第37-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42页 |
3.3.1 肠杆菌E. coli ER2738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8页 |
3.3.2 牛乳 α-乳白抗原模拟肽的第一轮淘选 | 第38-39页 |
3.3.3 噬菌体滴度的测定 | 第39页 |
3.3.4 牛乳 α-乳白抗原模拟肽的第二轮淘选 | 第39-40页 |
3.3.5 牛乳 α-乳白抗原模拟肽的第三轮淘选 | 第40页 |
3.3.6 噬菌斑的扩增 | 第40-41页 |
3.3.7 测序模板的快速纯化及测序 | 第41页 |
3.3.8 间接ELISA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 | 第41-42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2-54页 |
3.4.1 受体菌E. coli ER2738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2-43页 |
3.4.2 亲和淘选过程中噬菌体的富集效果 | 第43-45页 |
3.4.3 阳性噬菌体克隆的鉴定 | 第45-50页 |
3.4.4 阳性克隆子的DNA电泳图谱 | 第50页 |
3.4.5 抗牛乳 α-乳白蛋白IgE和IgG模拟表位的序列分析 | 第50-54页 |
3.5 讨论 | 第54-55页 |
3.5.1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第54-55页 |
3.5.2 生物淘选过程 | 第55页 |
3.6 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牛乳 α-乳白蛋白的B细胞结合表位 | 第56-69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4.3.1 牛乳 α-乳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信息 | 第57页 |
4.3.2 牛乳 α-乳白蛋白的二级结构信息 | 第57页 |
4.3.3 DNAStar分析牛乳 α-乳白蛋白线性结构 | 第57页 |
4.3.4 牛乳 α-乳白蛋白的结合表位模拟 | 第57-58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8-66页 |
4.4.1 NCBI中牛乳 α-乳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信息 | 第58-60页 |
4.4.2 PDB中 α-乳白蛋白的二级结构信息 | 第60-61页 |
4.4.3 DNAStar对牛乳 α-乳白蛋白多参数预测 | 第61-62页 |
4.4.4 牛乳 α-乳白蛋白的B细胞结合线性表位 | 第62-64页 |
4.4.5 牛乳 α-乳白蛋白的B细胞结合构象性表位 | 第64-66页 |
4.5 讨论 | 第66-67页 |
4.6 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5.1 结论 | 第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