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槟榔制品的发展及工业化意义 | 第13-14页 |
1.2 槟榔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 | 第14-15页 |
1.3 槟榔制品的加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4 国内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4.1 果蔬贮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2 活性物质加工提取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3 饮料稳定性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5 品质评价指标 | 第20-22页 |
1.5.1 呼吸强度 | 第20页 |
1.5.2 槟榔碱含量 | 第20-21页 |
1.5.3 总酚含量 | 第21-22页 |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2-25页 |
1.6.1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6.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贮藏保鲜过程对槟榔活性成分的影响及控制 | 第25-41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5 测试方法 | 第27-28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9页 |
2.3.1 不同贮藏条件对槟榔感官状态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2 不同贮藏条件对槟榔生理活性的影响 | 第31-34页 |
2.3.3 不同贮藏条件对槟榔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34-38页 |
2.3.4 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烫漂与干燥过程对槟榔活性成分的影响及控制 | 第41-48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1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3.2.5 测定方法 | 第42页 |
3.2.6 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3.3.1 烫漂过程 | 第43-45页 |
3.3.2 干燥过程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提取加工过程对槟榔活性成分的影响及控制 | 第48-64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48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48-49页 |
4.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9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4.2.5 测定方法 | 第50页 |
4.2.6 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1-63页 |
4.3.1 提取过程各因素对槟榔有效成分的影响 | 第51-55页 |
4.3.2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 第55-61页 |
4.3.3 槟榔饮料提取工艺参数优化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其他加工过程对槟榔活性成分的影响及控制 | 第64-73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64页 |
5.2.2 主要试剂 | 第64页 |
5.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4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5.2.5 测定方法 | 第65-66页 |
5.2.6 数据处理 | 第66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5.3.1 调配过程 | 第66-68页 |
5.3.2 杀菌过程 | 第68-70页 |
5.3.3 贮藏过程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一、结论 | 第73-74页 |
二、创新点 | 第74页 |
三、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