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词语英译策略研究--以《干校六记》三译本为例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2.1 文化专有项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 2.1.1 定义及命名 | 第12-13页 |
| 2.1.2 分类 | 第13-14页 |
| 2.1.3 翻译策略 | 第14-16页 |
| 2.2 政治语言与文革词语 | 第16-17页 |
| 2.2.1 政治语言与文革词语的定义 | 第16-17页 |
| 2.2.2 政治词语的翻译研究 | 第17页 |
| 2.3 《干校六记》及其英译本 | 第17-20页 |
| 2.3.1 《干校六记》 | 第17-18页 |
| 2.3.2 三个英译本及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 3.1 《干校六记》中文革词语的筛选 | 第20-26页 |
| 3.1.1 手动筛选 | 第20-21页 |
| 3.1.2 自动检索 | 第21-26页 |
| 3.2 《干校六记》中文革词语的确定 | 第26页 |
| 3.3 翻译策略的统计与分析 | 第26-27页 |
| 4. 《干校六记》三译本的翻译策略 | 第27-45页 |
| 4.1 三个译本的译介效果及原因 | 第27-30页 |
| 4.1.1 期刊书评 | 第27-28页 |
| 4.1.2 世界各地拥有馆藏的图书馆数量 | 第28-29页 |
| 4.1.3 不同译介效果的原因 | 第29-30页 |
| 4.2 三个译本文革词语翻译策略的异同 | 第30-43页 |
| 4.2.1 语言对译——最主要的策略 | 第32-34页 |
| 4.2.2 文外解释与文内解释策略互为替代和补充 | 第34-41页 |
| 4.2.3 “音译加注”比“音译”更常见 | 第41-42页 |
| 4.2.4 绝对泛化的使用频率低 | 第42-43页 |
| 4.3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 | 第43-45页 |
| 5.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1:文革词语在《干校六记》中出现的频次及位置 | 第50-53页 |
| 附录2:《干校六记》文革词语及译文表 | 第53-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