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述情障碍的类型及干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1 述情障碍的定义 | 第9页 |
1.2 述情障碍的分类 | 第9-12页 |
1.2.1 述情障碍的结构 | 第9-11页 |
1.2.2 述情障碍的分类 | 第11-12页 |
1.3 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12-13页 |
1.4 述情障碍的干预 | 第13-15页 |
1.4.1 心理动力疗法 | 第13页 |
1.4.2 支持性心理疗法 | 第13-15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5-17页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2.1.1 述情障碍的类型方面 | 第15页 |
2.1.2 干预被试方面 | 第15-16页 |
2.1.3 干预方法方面 | 第16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2.3.2 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3 研究一 述情障碍的类型 | 第17-23页 |
3.1 目的 | 第17页 |
3.2 方法 | 第17-18页 |
3.2.1 研究被试 | 第17页 |
3.2.2 研究材料 | 第17页 |
3.2.3 研究假设 | 第17页 |
3.2.4 研究程序 | 第17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18-23页 |
3.3.1 TAS-20述情障碍量表的信度 | 第18页 |
3.3.2 两因素结构效度检验 | 第18-20页 |
3.3.3 述情障碍类型的划分 | 第20-21页 |
3.3.4 青少年述情障碍特点分析 | 第21-23页 |
4 研究二 不同类型的述情障碍者的干预研究 | 第23-45页 |
4.1 目的 | 第23页 |
4.2 方法 | 第23-24页 |
4.2.1 研究被试 | 第23页 |
4.2.2 实验设计 | 第23页 |
4.2.3 研究假设 | 第23-24页 |
4.2.4 研究工具 | 第24页 |
4.2.5 实验程序 | 第24页 |
4.3 团体辅导对情感型述情障碍的干预 | 第24-32页 |
4.3.1 情感型述情障碍的团体辅导方案 | 第24-26页 |
4.3.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4.4 团体辅导对认知型述情障碍的干预 | 第32-38页 |
4.4.1 认知型述情障碍的团体辅导方案 | 第32-33页 |
4.4.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4.5 团体辅导对综合型述情障碍的干预 | 第38-45页 |
4.5.1 综合型述情障碍的团体辅导方案 | 第38-40页 |
4.5.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5 讨论 | 第45-52页 |
5.1 研究一 结果的讨论 | 第45-46页 |
5.2 研究二 结果的讨论 | 第46-50页 |
5.2.1 情感型述情障碍团体辅导的讨论 | 第46-48页 |
5.2.2 认知型述情障碍团体辅导的讨论 | 第48-49页 |
5.2.3 综合型述情障碍团体辅导的讨论 | 第49-50页 |
5.3 创新之处 | 第50-51页 |
5.4 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