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及缘由 | 第8-10页 |
| ·新课改对课堂管理产生冲击 | 第8-9页 |
|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发展 | 第9-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代币制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0页 |
| ·国外课堂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课堂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设计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过程设计 | 第14-15页 |
| ·准备阶段 | 第14-15页 |
| ·原始数据与资料的收集 | 第15页 |
| ·统计数据的分析 | 第15页 |
|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课堂管理 | 第15页 |
| ·代币制 | 第15-16页 |
| 第2章 代币制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16-24页 |
| ·作用本身:基于两个反射理论 | 第16-18页 |
| ·理论之一: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 | 第16-17页 |
| ·理论之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第17-18页 |
| ·两种反射理论对课堂管理的启示 | 第18页 |
| ·作用对象:小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特点 | 第18-20页 |
| ·针对小学生的不同行为,可以采用不同水平的代币制 | 第18-19页 |
|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代币制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 | 第19-20页 |
| ·作用过程: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 ·作用效果:成功案例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第3章 代币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 第24-40页 |
| ·成贤街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24-25页 |
| ·存在的不良行为 | 第24-25页 |
| ·行为的原因分析 | 第25页 |
| ·代币制课堂管理的应用过程 | 第25-38页 |
| ·准备阶段 | 第26-32页 |
| 1、行为规则(目标行为)的制定 | 第26-28页 |
| 2、确定代币 | 第28页 |
| 3、确定目标行为与代币的比值 | 第28-29页 |
| 4、制定逆向强化物与代币的比值 | 第29-31页 |
| 5、确定逆向强化物与代币交换的时间与地点 | 第31页 |
| 6、行为分解 | 第31-32页 |
| ·实施阶段 | 第32-38页 |
| 1. 告知学生管理方案 | 第32页 |
| 2. 张贴行为规则、代币与逆向强化物的兑换表 | 第32页 |
| 3. 制定观察量表 | 第32-33页 |
| 4. 实验记录与报告 | 第33-38页 |
| 5. 奖品兑换与发放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实施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40-48页 |
| ·代币制可以改变信息技术课堂小学生的行为 | 第40-41页 |
| ·代币制对信息技术课堂不同性质的行为强化效果不同 | 第41-43页 |
| ·代币制对信息技术课堂男女生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 | 第43-44页 |
| ·代币制更侧重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不良行为的消弱 | 第44-45页 |
| ·学生可以作为代币制在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者 | 第45页 |
| ·代币制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手段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5章 代币制对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启示 | 第48-56页 |
| ·针对性强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 | 第48-49页 |
| ·反思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 第49页 |
| ·从行为分析理论视角来探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 第49-52页 |
| ·外在行为角度下的操纵强化策略 | 第50-51页 |
| ·内隐行为角度下的人际沟通策略 | 第51-52页 |
| ·课堂观察法注入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研究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 ·研究成果总结 | 第56页 |
|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 附录A | 第57-58页 |
| 附录B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