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校本教研中教研员的新角色研究--以N市B区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第8-9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8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一 概念的界定第9-11页
  二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三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方法第13-15页
  一 研究目的第13-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研究的概述第15-31页
 第一节 校本教研的内涵与特点第15-18页
  一 校本教研的内涵第15-16页
  二 校本教研的特点第16-18页
 第二节 教研员角色的历史演变与现实追求第18-23页
  一 教研员角色的历史演变第18-21页
  二 教研员角色的现实追求第21-23页
 第三节 教研员参与校本教研的理论依据第23-25页
  一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以及成人教育家Knowles的经典理论第23页
  二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23-24页
  三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第24页
  四 柯里的"校本行动研究"第24-25页
 第四节 校本教研对传统教研的挑战与教研员引领作用的发挥第25-31页
  一 校本教研对传统教研的挑战第25-28页
  二 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第28-31页
第三章 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角色的调查研究第31-47页
 第一节 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第31-39页
  一 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第31-34页
  二 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看法第34-35页
  三 校本教研中的需求第35-38页
  四 调查结果归纳与分析第38-39页
 第二节 教研员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第39-42页
  一 教研员参与校本教研情况第39-41页
  二 教研员参与校本教研的问题和困惑第41-42页
 第三节 城区教研室教研工作情况第42-47页
  一 校本教研背景下传统教研的阵痛第42-44页
  二 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教研的评价与建议第44-47页
第四章 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角色的行动研究第47-63页
 第一节 教研员参与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第47-59页
  一 沙龙研讨,确定研究主题第47页
  二 尊重教师,洽商选文标准第47-49页
  三 教师选文,商定精品课例第49-53页
  四 课堂实践,共同分析打磨第53-55页
  五 以点带面,联片展示推广第55页
  六 访谈交流,教师发表感言第55-57页
  七 行动研究的收获第57-59页
 第二节 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参与策略第59-63页
  一 参与式教研——培养教研的"关键人物"第60页
  二 研讨式教研——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第60-61页
  三 沙龙式教研——叙事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第61页
  四 区域式教研——搭建片区协作共同体第61-62页
  五 菜单式教研——激发内需,顺应需要第62-63页
第五章 推进教研员角色转变的策略思考第63-71页
 第一节 校本教研中教研员角色的重新理解第63-66页
  一 考研员——学研员第63-64页
  二 检查员——参与员第64页
  三 命令员——服务员第64-66页
  四 评价员——示范员第66页
 第二节 实现教研员角色转换的策略第66-71页
  一 先学一步,做平等中的首席第67-68页
  二 转变职能,重构教研关系第68页
  三 躬身践行,与教师共同成长第68-69页
  四 变革方式,追求多元共生第69-71页
结束语第71-72页
附录A 一线教师问卷第72-74页
附录B 专职教研员问卷第74-76页
附录C 校长访谈提纲第76-77页
附录D 区教研室主任访谈提纲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代币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公办小学接纳城市新移民子女就学的实践探索--以南京市G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