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甘油三酯的分析方法 | 第13-18页 |
1.2.2 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的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非水反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组成 | 第22-37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1 试验原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2.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3.1 样品制备 | 第23页 |
2.3.2 NARP-HPLC测定条件 | 第23-24页 |
2.3.3 质谱测定条件 | 第24页 |
2.3.4 甘油三酯定性和定量方法 | 第2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4-36页 |
2.4.1 非水反相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 第24-27页 |
2.4.2 NARP-HPLC-APCI-MS | 第27-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离线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植物油中甘油三酯异构体 | 第37-53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3.2.1 试验原料与试剂 | 第37-38页 |
3.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3.3.1 收集甘油三酯单体组分方法 | 第38页 |
3.3.2 Ag-HPLC-DAD样品制备 | 第38页 |
3.3.3 Ag-HPLC测定条件 | 第38页 |
3.3.4 质谱测定条件 | 第38-39页 |
3.3.5 甘油三酯定性和定量方法 | 第3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9-51页 |
3.4.1 液相色谱制备制备甘油三酯单体组分 | 第39-40页 |
3.4.2 NARP-HPLC与Ag-HPLC分离机理比较 | 第40-42页 |
3.4.3 辣木籽油Ag-HPLC-APCI-MS分析 | 第42-49页 |
3.4.4 Ag-HPLC-APCI-MS方法的应用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PFC-HPSEC-MS分析甘油三酯氧化聚合物 | 第53-71页 |
4.1 前言 | 第53-54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54页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4-5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4.3.1 高纯度甘油三亚油酸酯(LLL)、甘油三油酸酯(OOO)制备方法 | 第55-56页 |
4.3.2 脂肪酸定性定量检测 | 第56页 |
4.3.3 甘油三酯定性定量检测 | 第56-57页 |
4.3.4 单同酸甘油三酯Schaal烘箱加速氧化实验 | 第57页 |
4.3.5 油脂极性组分的提取 | 第57-58页 |
4.3.6 油脂极性组分HPSEC分析 | 第58页 |
4.3.7 油脂极性组分HPSEC-MS联用分析 | 第5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9页 |
4.4.1 LLL、OOO纯度分析 | 第58-61页 |
4.4.2 油脂极性组分的PFC-HPSEC典型色谱图 | 第61-62页 |
4.4.3 制备型快速柱层析与手工填装柱层析方法对比 | 第62-63页 |
4.4.4 OOO、LLL的氧化聚合产物 | 第63-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甘油三酯的ECN值和特征离子荷质比 | 第80-83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