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利玛窦汉语习得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致谢第7-10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对象第10页
    1.2 研究材料第10页
    1.3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4 研究现状及问题第11-14页
    1.5 研究目的第14页
    1.6 研究步骤第14-15页
    1.7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来华历程及汉语习得阶段第16-21页
    2.1 来华历程第16-17页
    2.2 汉语习得阶段第17-21页
        2.2.1 初级阶段(1582——1585)第18-19页
        2.2.2 制约阶段(1586——1594)第19页
        2.2.3 质变阶段(1595——1609)第19-21页
3 从口语中看利玛窦汉语习得表现第21-40页
    3.1 习得难点第21-23页
        3.1.1 语音第21-22页
        3.1.2 文字第22-23页
    3.2 解决方案第23-31页
        3.2.1 运用《西字奇迹》第23-24页
        3.2.2 运用《西国记法》第24-31页
    3.3 习得成果—新词的产生第31-40页
        3.3.1 宗教类第33-35页
        3.3.2 数学类第35-37页
        3.3.3 天文地理类第37-38页
        3.3.4 其他类第38-40页
4 利玛窦汉语习得中的“错位”表现第40-52页
    4.1 词汇“错位”第40-46页
        4.1.1 汉语里找不到对应概念第40-44页
        4.1.2 转换意义第44-46页
    4.2 对儒家概念的理解偏差表现第46-52页
        4.2.1“仁”与“爱”第46-48页
        4.2.2“孝”与“敬”第48-49页
        4.2.3“理”与“心”第49-52页
5 从书面语中看利玛窦汉语习得表现第52-83页
    5.1 习得的偏误分析—以《交友论》为例第52-61页
    5.2 习得的成功分析—以《交友论》《二十五言》中虚词“之”和“而”的使用情况为例第61-83页
        5.2.1《交友论》中“之”的用法第61-68页
        5.2.2《二十五言》中“之”的用法第68-74页
        5.2.3《交友论》中“而”的用法第74-78页
        5.2.4《二十五言》中“而”的用法第78-83页
6 结语第83-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221/222抑制自噬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糖皮质激素耐药
下一篇:EGFL7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胰腺癌侵袭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