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5页 |
1.1 乳酸菌的来源与分布 | 第11-14页 |
1.2 乳酸菌的应用 | 第14-17页 |
1.3 乳酸菌基因组 | 第17-18页 |
1.4 乳酸菌的质粒与CRISPR防御系统 | 第18-25页 |
1.4.1 质粒的复制方式 | 第19-22页 |
1.4.2 质粒消除 | 第22-24页 |
1.4.3 乳酸菌的CRISPR/cas防御系统 | 第24-25页 |
1.5 乳酸菌电转化 | 第25页 |
1.6 乳酸菌的遗传操作系统 | 第25-27页 |
1.6.1 质粒载体系统 | 第25-27页 |
1.7 乳酸菌基因靶向表达系统 | 第27-33页 |
1.7.1 启动子 | 第27-30页 |
1.7.2 信号肽序列(signal peptide sequence, SP) | 第30页 |
1.7.3 细胞靶向锚定序列 | 第30-33页 |
1.8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二章 pMC11 质粒的分离与鉴定 | 第35-5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2页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35-3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0页 |
2.2.1 乳酸菌菌株的分离和生长曲线 | 第42-43页 |
2.2.2 干酪乳杆菌MCJ的质粒 | 第43-45页 |
2.2.3 质粒pMC11 序列分析 | 第45-48页 |
2.2.4 pMC11 质粒在干酪乳杆菌MCJ的拷贝数 | 第48-50页 |
2.3 讨论 | 第50-53页 |
第三章 大肠杆菌-乳酸菌穿梭载体的构建 | 第53-6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8页 |
3.1.1 大肠杆菌-乳酸菌穿梭载体的构建 | 第53-54页 |
3.1.2 受体菌质粒消除 | 第54页 |
3.1.3 乳酸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54页 |
3.1.4 最小复制子及其宿主范围的界定 | 第54-55页 |
3.1.5 穿梭质粒转化效率、拷贝数和稳定性 | 第55-57页 |
3.1.6 乳酸菌蛋白表达体系的构建 | 第57-5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6页 |
3.2.1 穿梭载体的构建 | 第58-59页 |
3.2.2 质粒消除 | 第59页 |
3.2.3 质粒最小复制子及其宿主范围 | 第59-62页 |
3.2.4 穿梭质粒的转化效率、拷贝数和稳定性 | 第62-63页 |
3.2.5 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63-66页 |
3.3 讨论 | 第66-68页 |
第四章 eGFP在乳酸菌中的表达 | 第68-7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1页 |
4.1.1 质粒和菌株 | 第68-70页 |
4.1.2 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70页 |
4.1.3 蛋白SDS-PAGE和Western定量分析 | 第70-71页 |
4.1.4 干酪乳杆菌eGFP的时空表达特点 | 第7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1-77页 |
4.2.1 重组质粒异源表达eGFP | 第71-73页 |
4.2.2 乳酸菌eGFP的表达 | 第73-75页 |
4.2.3 eGFP的表达特点 | 第75-77页 |
4.3 讨论 | 第77-79页 |
第五章 乳酸菌表面展示体系的构建 | 第79-8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1页 |
5.1.1 质粒和菌株 | 第79-80页 |
5.1.2 ORF8 的蛋白预测分析 | 第80-81页 |
5.1.3 穿膜蛋白的定位示踪分析 | 第8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1-86页 |
5.2.1 分泌片段的选定 | 第81-84页 |
5.2.2 穿膜蛋白定位推测 | 第84-86页 |
5.3 讨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9页 |
附录 | 第99-105页 |
1 试剂和仪器 | 第99-104页 |
S1 药品与试剂 | 第99-100页 |
S2 主要化学试剂 | 第100-102页 |
S3 培养基及其成分 | 第102页 |
S4 实验仪器 | 第102-104页 |
2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