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 第8页 |
第二节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目标 | 第9页 |
第四节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一“了”的本体研究 | 第9-11页 |
二“了”的习得研究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菲律宾的汉语教学和教材介绍 | 第13-16页 |
第一节 菲律宾的汉语教学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菲律宾的汉语教材 | 第14-15页 |
第三节 《菲律宾华语课本》语法的编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菲律宾学生“了”习得研究 | 第16-24页 |
第一节 《菲律宾华语课本》中“了”本体研究和分析 | 第16-20页 |
一 《华本》使用“了 1”语法结构、语法功能和句法形式列举 | 第17-18页 |
二 《华本》使用“了 2”语法结构、语法功能和句法形式列举 | 第18-20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 第20-22页 |
一 关于“了 1”的问卷设计 | 第20-21页 |
二 关于“了 2”的问卷设计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菲律宾初级阶段学生习得“了”偏误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菲律宾中高级阶段学生“了”习得研究 | 第24-30页 |
第一节 使用“了 1”的偏误类型举例 | 第24-27页 |
一“了 1”的误加 | 第24-26页 |
二“了 1”的漏用 | 第26页 |
三“了 1”的错序 | 第26-27页 |
四 句子杂糅 | 第27页 |
五“了 1”和“着”“过”的混淆 | 第27页 |
第二节 使用“了 2”的偏误类型举例 | 第27-28页 |
一“了 2”的误加 | 第27-28页 |
二“了 2”的漏用 | 第28页 |
第三节 菲律宾中高级阶段学生习得“了”偏误分析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菲律宾学生“了”教学建议 | 第30-34页 |
第一节 对教师的建议 | 第30-32页 |
一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 第30-31页 |
二 不区分“了 1”和“了 2” | 第31页 |
三 正确对待学生的偏误 | 第31-32页 |
四 对比母语和目的语,在语境中学习 | 第32页 |
第二节 对学生的建议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