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一、地理问题解决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之一 | 第10页 |
二、地理综合题是反映和培养学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 第10页 |
三、提高学生地理综合题解题水平是教学难点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从应试角度凭借个人经验归纳训练方法 | 第12页 |
2、从命题角度分析综合题特点得出培养策略 | 第12-13页 |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台湾地区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 | 第13-14页 |
2、PISA项目科学测试 | 第14-15页 |
3、澳大利亚VCE考试制度 | 第15-1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6-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元认知和地理综合题解题综述 | 第18-29页 |
第一节 元认知概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元认知的结构 | 第19-22页 |
一、元认知四要素模型 | 第19-20页 |
二、元认知两要素模型 | 第20页 |
三、元认知三要素模型 | 第20-21页 |
四、元认知结构的界定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地理综合题概述 | 第22-25页 |
一、地理综合题的定义 | 第22-23页 |
二、地理综合题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三、地理综合题的类型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元认知与综合题解题 | 第25-28页 |
一、元认知与问题解决 | 第26-27页 |
二、元认知与地理综合题解题 | 第27-28页 |
第五节 研究假设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综合题解题中元认知能力的实证研究 | 第29-52页 |
第一节 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测量 | 第29-4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9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29-34页 |
1、元认知问卷的研究综述 | 第29-31页 |
2、本研究的指标构建 | 第31-33页 |
3、问卷初稿题项分布 | 第33-34页 |
三、问卷质量分析 | 第34-40页 |
1、问卷的项目分析 | 第34-36页 |
2、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36-37页 |
3、效度分析 | 第37-39页 |
4、问卷终稿题项分布 | 第39-40页 |
四、测量实施 | 第40页 |
第二节 学生综合题解题水平的测量 | 第40-4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41-42页 |
三、测量实施 | 第42页 |
第三节 元认知能力与综合题解题水平的关系分析和模型建立 | 第42-46页 |
一、优等生和普通生在元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 第42-44页 |
二、元认知能力与综合题解题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三、元认知能力与综合题解题水平的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四、元认知能力与综合题解题水平具有因果关系 | 第46页 |
第四节 高中学生解题元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 | 第46-52页 |
一、高二高三学生的解题元认知能力处于中上水平 | 第46-47页 |
二、男女之间元认知能力并没有显著差异 | 第47-49页 |
三、高三年级元认知能力明显强于高二年级 | 第49-52页 |
第四章 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 第52-61页 |
第一节 启发式提问清单法 | 第52-58页 |
一、提问清单的编制方法 | 第52-54页 |
二、提问清单的使用方法 | 第54-57页 |
三、有效性分析 | 第57页 |
四、教学建议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元认知策略内隐训练法 | 第58-61页 |
一、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 | 第58-59页 |
二、内隐训练法提高元认知策略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1-63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
附录1:《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中的元认知能力调查问卷》初稿 | 第68-70页 |
附录2:《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中的元认知能力调查问卷》终稿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