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QS热电厂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和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 | 第13-20页 |
·绩效管理的内涵及其理论发展 | 第13-15页 |
·绩效管理的内涵 | 第13-14页 |
·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 | 第14-15页 |
·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 | 第15-17页 |
·绩效计划 | 第15页 |
·绩效辅导与沟通 | 第15-16页 |
·绩效考核 | 第16页 |
·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 | 第16-17页 |
·绩效管理的主要方法 | 第17-19页 |
·平衡计分卡(BSC) | 第17页 |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 第17-18页 |
·360度绩效考核法 | 第18页 |
·标杆管理 | 第18-19页 |
·MBO导向的绩效管理 | 第19页 |
·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 | 第19-20页 |
第三章 ZSQS热电厂绩效管理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0-28页 |
·ZSQS热电厂简介 | 第20-23页 |
·ZSQS热电厂概况 | 第20-21页 |
·ZSQS热电厂人力资源概况 | 第21-23页 |
·ZSQS热电厂绩效管理体系现状 | 第23-25页 |
·绩效计划 | 第23页 |
·绩效辅导与沟通 | 第23-24页 |
·绩效考核的实施 | 第24页 |
·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 第24-25页 |
·ZSQS热电厂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企业没有形成绩效文化 | 第25页 |
·管理者缺乏绩效管理思想 | 第25-26页 |
·企业绩效指标设定不科学 | 第26页 |
·绩效管理过程形式化严重 | 第26-27页 |
·绩效考核缺乏持续性的反馈沟通 | 第27页 |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式单调 | 第27-28页 |
第四章 ZSQS热电厂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分析 | 第28-51页 |
·ZSQS热电厂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原则及思路 | 第28-30页 |
·ZSQS热电厂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原则 | 第28页 |
·ZSQS热电厂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思路 | 第28-30页 |
·ZSQS热电厂绩效计划 | 第30-43页 |
·ZSQS热电厂发展战略 | 第30-32页 |
·战略地图和关键成功因素 | 第32-34页 |
·绩效指标的设定 | 第34-42页 |
·厂级KPI指标设定 | 第34-39页 |
·车间和科室级KPI的设定 | 第39-41页 |
·基层岗位KPI指标设定 | 第41-42页 |
·确立绩效指标权重 | 第42-43页 |
·绩效管理的辅导与沟通 | 第43-45页 |
·对热电厂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 | 第43-44页 |
·对热电厂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 | 第44页 |
·对单位基层职工的培训指导 | 第44页 |
·对人事科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 | 第44-45页 |
·对各车间和科室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 | 第45页 |
·绩效考核 | 第45-47页 |
·绩效考核的周期 | 第45页 |
·绩效考核的流程 | 第45-46页 |
·绩效考核的主体的确立 | 第46-47页 |
·绩效考核的评分与排序 | 第47页 |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 第47-49页 |
·运用于车间和科室的绩效改进 | 第47-48页 |
·运用于职工的绩效工资变动 | 第48页 |
·运用于管理人员的职务升降 | 第48页 |
·运用于基层职工的岗位调整 | 第48页 |
·运用于职工的日常培训和未来发展 | 第48-49页 |
·ZSQS热电厂新旧绩效管理体系的对比 | 第49-51页 |
·形成和谐的绩效文化 | 第49页 |
·各级管理人员形成了统一的绩效管理思想 | 第49-50页 |
·绩效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 | 第50页 |
·绩效考核避免了形式化 | 第50页 |
·重视绩效结果应用 | 第50-51页 |
第五章 ZSQS热电厂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的建议 | 第51-56页 |
·进行全体职工的绩效管理培训 | 第51-52页 |
·绩效考核计划的制定 | 第52-54页 |
·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 第54-55页 |
·加强发电厂的信息化管理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