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时代背景 | 第10-11页 |
·现实需求 | 第11页 |
·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33页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6-17页 |
·移动学习 | 第16-17页 |
·手机移动学习 | 第17页 |
·手机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国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 第24-25页 |
·TAM模型相关研究 | 第25-33页 |
·技术接受模型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5-29页 |
·技术接受模型的相关实证研究 | 第29-33页 |
3 模型建构与研究假设 | 第33-42页 |
·模型提出 | 第33-34页 |
·变量定义与研究假设 | 第34-42页 |
·网络质量 | 第35-36页 |
·感知自我效能 | 第36页 |
·个体创新性 | 第36-37页 |
·感知有用性 | 第37页 |
·感知易用性 | 第37页 |
·沉浸体验 | 第37-38页 |
·主观规范 | 第38页 |
·感知成本 | 第38-39页 |
·调节变量 | 第39-42页 |
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42-48页 |
·问卷设计 | 第42-43页 |
·试测及修改 | 第43-46页 |
·试测对象 | 第43页 |
·试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3-46页 |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4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5 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 | 第48-62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页 |
·信度分析 | 第48-49页 |
·正态分布检验 | 第49-50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与效度检验 | 第50-56页 |
·内部一致性检验 | 第52-53页 |
·聚敛效度与区别效度检验 | 第53-54页 |
·模型适配度检验 | 第54-55页 |
·模型修正 | 第55-56页 |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路径分析 | 第56-58页 |
·多群组分析 | 第58-59页 |
·最终模型及假设结果 | 第59-6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8页 |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2-66页 |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研究建议 | 第63-66页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66-68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66页 |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