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选题缘由 | 第7-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8-9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本文的研究 | 第11-12页 |
·外延界定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动词的不对称现象,单音节反义 | 第12页 |
·反义词的确定 | 第12-13页 |
·语料选择 | 第13页 |
·本文符号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单音节反义动词词法层面不对称现象及其原因 | 第15-30页 |
·单音节反义动素构词不对称现象 | 第16-18页 |
·单音节反义动素构词总数比较 | 第16-17页 |
·单音节反义动素所构同素词的使用频率 | 第17-18页 |
·单音节反义动素所构复合词语义不对称现象 | 第18-21页 |
·形式和意义都对称 | 第18-19页 |
·形式上对称,意义上不对称 | 第19页 |
·形式和意义都不对称 | 第19-20页 |
·三种形式的复合词数量对比 | 第20-21页 |
·“单音节反义动词 A/B+X”词汇化发展程度不对称现象 | 第21-24页 |
·单音节反义动词词法层面不对称的原因 | 第24-25页 |
·语素搭配规则的制约 | 第24页 |
·语素的意合 | 第24-25页 |
·由词汇层面不对称现象引发的对外汉语反义词教学思考 | 第25-29页 |
·类推、对称性类推策略、过度类推 | 第25-27页 |
·针对反义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单音节反义动词句法层面不对称现象及其原因 | 第30-49页 |
·单音节反义动词的句法分布 | 第30-43页 |
·带宾语的情况 | 第31-33页 |
·带补语的情况 | 第33-37页 |
·重叠的情况 | 第37-41页 |
·带“了”“着”“过”的情况 | 第41-43页 |
·单音节反义动词句法层面不对称的原因 | 第43-48页 |
·语法功能不对称 | 第43-44页 |
·动宾搭配不对称 | 第44-45页 |
·动补搭配不对称 | 第45-47页 |
·句式的影响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客观基础及外部原因 | 第49-54页 |
·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客观基础 | 第49-50页 |
·认知上的原因 | 第50-51页 |
·民族文化心理原因 | 第51-52页 |
·语用上的限制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