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老人的教育哲学观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2-26页 |
第一节 研究缘由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地域 | 第17-21页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第21-22页 |
第六节 访谈对象 | 第22-26页 |
第一章 生存问题之于教育叙事 | 第26-34页 |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必要 | 第26页 |
第二节 老人教育叙事的开始 | 第26-28页 |
第三节 踏在生与死的边缘 | 第28-30页 |
第四节 生存问题与社会权利观念 | 第30-34页 |
第二章 老人、土地和教育理想 | 第34-40页 |
第一节 教育应让人有归宿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土地是一切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在乡土的苦难与从容 | 第36-38页 |
第四节 教育理想的载体:地方、老人和孩子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老人教育思维中的家族观 | 第40-48页 |
第一节 中国社会的根底——家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只为终生大事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婚恋观教育:结婚——生子——赚钱 | 第42-44页 |
第四节 倡导婚姻回归两姓之好 | 第44-45页 |
第五节 老人的教育精神:家族意识 | 第45-48页 |
第四章 老人教育思维中的群体观 | 第48-54页 |
第一节 人给的教育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井的隐喻——群体生活的现象学分析 | 第49-51页 |
第三节 一人作恶,众人皆同谋 | 第51-54页 |
第五章 老人教育思维中的信仰观 | 第54-62页 |
第一节 宗教观弥补了精神世界 | 第54页 |
第二节 老天爷掌控一切 | 第54-56页 |
第三节 教育没有偏见 | 第56-58页 |
第四节 文化多元化给传统教育的影响 | 第58-60页 |
第五节 教育要继承传统 | 第60-62页 |
第六章 老人教育思维中的生命观 | 第62-68页 |
第一节 生命哲学 | 第62-63页 |
第二节 祭祀中的生命观 | 第63-65页 |
第三节 或忙着生,或忙着死 | 第65-68页 |
第七章 老人教育思维中的政治权利观 | 第68-76页 |
第一节 人与社会 | 第68-69页 |
第二节 在田里怕吃血的,在岸上怕当官的 | 第69-72页 |
第三节 不相信干部又离不开干部 | 第72-73页 |
第四节 不能再有公共精神 | 第73-76页 |
第八章 老人教育观中的两大原则:养老和中庸 | 第76-84页 |
第一节 愚、穷、弱、私 | 第76页 |
第二节 养老是道德教育的核心 | 第76-78页 |
第三节 离开教育,何来道德自觉 | 第78-80页 |
第四节 明哲保身的中庸思维 | 第80-84页 |
结语 | 第84-90页 |
第一节 教育,那是荣耀之路 | 第84-85页 |
第二节 乡村文盲老人的教育意义 | 第85-87页 |
第三节 教育即引人入善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100页 |